中国哲学史读后感3篇(共10页)
老子的智慧,体现在他对“无为”的推崇。他说“无为而无不为”,这可不是叫我们啥也不干,而是告诉我们,有时候,不刻意去做,反而能做成更多的事情。就像种地,你把种子种下去,给它阳光和雨水,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你越着急,反而越得不到好收成。这种“无为”,其实是一种大智慧,它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不要强求。读到这里,我忽然明白,有时候我们太着急,太想要结果,反而错过了过程的美妙。就像爬山,你只想着山顶的风景,却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其实每一处风景都值得我们去欣赏。
老子在《道德经》里还提到过致虚极,守静笃”,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每个人都很忙,忙着工作,忙着学习,忙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很少有时光停下来,静下心来,思考一些本质的问题。老子告诉我们,要达到极致的虚,守住极致的静,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很多时候,我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很少有时间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去思考生活的意义。读到这里,我忽然明白,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静下心来,给自己一些思考的时间,这样才能更好地前行。
老子还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有很高的品德,它善于滋养万物,却从不争抢。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他们默默无闻地做着好事,不求回报,就像水一样,默默地滋润着这个世界。读到这里,我忽然明白,真正的善良,不是张扬的,而是默默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水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别人,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老子的智慧,还体现在他对道的理解。道,是宇宙的本源,是万物的规律。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学习的过程,从简单的知识开始,一步步积累,最终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读到这里,我忽然明白,学习也是一样,要从基础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读完老子的《道德经》,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老子的智慧,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老子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要懂得变通,要守住内心的宁静,要像水一样去滋养万物。这些智慧,将伴随我一生,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孔子强调仁”,这个字在孔子的思想里非常重要。他说,仁者爱人”,这听起来简单,但细细琢磨,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仁,不仅仅是爱自己的家人朋友,更是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甚至是陌生人。孔子还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我从小听到大,但直到读了孔子的书,才真正明白它的分量。我们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想被做的事情,这看似简单,却需要很大的修养。读到这里,我忽然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和别人发生矛盾,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换位思考,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如果我们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这个世界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孔子还非常重视礼”,他认为礼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他说,不学礼,无以立”,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规矩,从小我们就要学习各种礼仪,比如吃饭要有吃饭的样子,说话要有说话的规矩。这些礼节,虽然有时让人觉得繁琐,但它们确实在规范我们的行为,让我们更加有礼貌,更加尊重他人。读到这里,我忽然明白,礼并不是束缚我们的枷锁,而是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的工具。在现代社会,虽然很多传统的礼节已经简化了,但礼的精神依然存在,比如遵守交通规则,排队等候,这些都是在体现礼的精神。
孔子还有一句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学习经历,有时候我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却不懂得去思考,结果考试的时候还是不会做。后来我明白了,学习不仅仅是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知识,思考知识。读到这里,我忽然明白,学习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