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高龄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个案分享;
生命体征T:36.5℃P:77次/分R:16次/分
BP:114/67mmHgSPO2:95%
查体
意识:患者呈昏睡状态,双侧瞳孔约2.5mm,对光反射存在
Glagow昏迷评定量表:睁眼反应:1分,语言反应1分,运动反应1分
肢体活动度:左侧肢体可自主活动,右侧肢体刺痛微动,肌力不配合,四肢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
管路:带有胃管,尿管,尿液色黄、浑浊,气管切开状态,痰多,痰液为中量黄色粘痰。;
2023-2-13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患者因脱机困难转入,有创呼
吸机辅助呼吸,严密监测意识
状态,2-15号撤离呼吸机。;;
脑干出血恢复期
肢体活动障碍
肺部感染
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
低蛋白血症;
01肺康复;
肺康复篇;
(1)实施分级气道管理策略,每班及时评价气道湿化效果。
(2)气道湿化液选择0.45%的氯化钠溶液。
(3)非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气道湿化方式:氧气雾化吸入,人工鼻被动加热湿化。
√选择合适的雾化药物。
√体位:抬高床头。
√流量:调整氧流量至6~8L/min,观察出雾情况。
√时间:雾化时间15~20min。;
误吸风险评估表SSA;
鼻饲前,观察管道的外露长度,确认位置。
鼻饲前翻身、拍背、抬高床头30-45度,必要时给予吸痰,预防误吸、
窒息。
鼻饲前后、鼻饲药物前后,用温水冲管,防止管路堵塞。
鼻饲中观察有无潴留、呛咳,每次鼻饲前回抽有无残留,若200毫
升,暂停鼻饲。
鼻饲后保持体位半小时以上,避免翻身、吸痰等操作。
鼻饲后用温水清洗鼻饲用具,保持清洁。
做好每日口腔清洁;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床边备吸痰器。;
发生误吸
取俯卧、头低足高位判断病情扣拍背部
(吸痰、吸氧)
严密观察病情
准确记录、做好交接班
做好健康宣教;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体温升高时可物理降温或遵医嘱
采用药物降温。
密切关注患者的化验指标,遵医嘱应用抗生素,积极抗感染。给予物理降温。
依据患者出入量及心功能指标,医生建议入量为2000ml左右,
少量多次喂水,避免水电解质紊乱。;
肢体功能篇;
进食;
肢体功??---护理诊断
依据
Barthel指数总分为0分,
自理能力等级:重度依赖
压疮评分高危
VTE评分高危;
肢体功能一、躯体移动障碍
仰卧位;
肢体功能一、躯体移动障碍
患侧卧位
躯干---背部向后,用枕头支撑。
患侧上肢--肩部避免受压,
手臂前伸、掌心向上。
患腿---髋关节略后伸,膝关节弯曲。
健腿---膝关节弯曲,膝下放一
软枕。
患侧踝关节--弯曲90度,防止足下垂。;
健侧卧位
患侧上肢-肩关节前伸,肘部、手腕及掌指关节伸展,掌心向下,放在胸前的枕头上和躯干呈100度角。
健侧---摆舒适体位,背部
垫软枕。
患腿--膝关节、臀部略微
弯曲向前,腿部和脚部
放在枕头上。;
体位转移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患者活动障碍、局部潮湿等有关;
·如无禁忌,应抬高卧床患者的
下肢,使下肢高于心脏平面20-30cm,避免膝下放置硬枕和过
度屈曲。
·硬指导协助卧床患者进行下肢的主动和被动运动,包括踝泵运动和股四头肌功能训练
·尽量避免下肢和患肢静脉穿刺;
踝泵运动
·踝泵运动,加快血流速度,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栓
发生风险。
平卧位或坐位;
最大角度向上勾脚,脚尖朝向自己,保持10秒;
用力绷脚,脚尖尽力向下踩,在最大位置保持10秒;每次3-10分钟,每天练习5-8次(平均1次/2小时)警惕疼痛所致的依从性下降。;
股四头肌功能训练
绷腿锻炼:仰卧,绷直双腿,膝关节尽量伸直,大腿前
方的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尽量背伸,保持10s,再放松休息10s,以上动作为一组。
抬腿锻炼:仰卧,伸直腿,抬高下肢至20cm左右高度,维持5s,缓慢直腿放下,以上动作为一组。;
抗凝剂皮下注射要求
1.注射部位优选腹壁5.注射前不回抽回血;
脑出血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多发生于老年人,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应激
能力和免疫抗病能力底下,易发生许多并发症。脑出血后常常遗留有各种功能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早期肺康复及肢体功能康复,可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病人的预后及康复有重要意义。;
[1]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CNAS03-2019
[2]老年人误吸的预防——中华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