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形机器人用无框力矩电机设计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
文件大小:187.78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8-23
总字数:约4.35千字
文档摘要

《人形机器人用无框力矩电机设计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文件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提出并归口,经中国技术市场协

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批准,正式列入2025年团体标准制修订计

划,标准名称为《人形机器人用无框力矩电机设计技术规范》。

(二)项目背景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作为高端智能装备

的代表,其技术迭代与性能提升成为行业焦点。关节、躯干及颈

部等核心部位的驱动装置是决定人形机器人运动精度、响应速度

与运行稳定性的关键,而无框力矩电机作为这些部位的核心驱动

元件,其设计与性能直接影响机器人的整体表现。

传统电机存在体积大、集成度低、力矩波动大等问题,难以

满足人形机器人对紧凑空间、高精度控制及高过载能力的需求。

无框力矩电机通过定子与转子的独立设计,可直接与负载结构集

成,具备体积小、响应快、控制精度高等优势,能有效适配机器

人的复杂运动需求。

然而,目前行业内针对人形机器人用无框力矩电机的设计缺

乏统一标准,各生产企业的技术指标、测试方法差异较大,导致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兼容性与安全性难以保障,制约了人形机器

人产业的标准化发展。为规范该类电机的设计、生产与应用,提

升产品一致性与可靠性,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规模化落地,制

1

定《人形机器人用无框力矩电机设计技术规范》十分必要。该规

范将为无框力矩电机的设计研发、性能测试及质量管控提供系统

指导,助力行业技术升级与产业协同。

(三)目的意义

1.目的

(1)确保驱动性能稳定

无框力矩电机需在人形机器人复杂运动过程中提供持续稳

定的力矩输出。本规范通过统一电磁设计、材料选型、结构公差

及热管理等关键要求,确保电机在不同姿态、负载及环境条件下

均能保持输出一致性与动态响应能力,满足机器人关节高精度控

制需求。

(2)保障系统集成安全

电机直接嵌入关节结构,需与机械、传感、控制系统高度耦

合。本规范规定了安装接口、绝缘等级、防护要求及电磁兼容性

等安全指标,确保电机在长期运行中不发生失效、过热或干扰,

保障整机安全可靠运行。

(3)提升产业协同效率

通过明确设计边界与测试方法,规范为电机制造商、机器人

整机厂、系统集成商提供统一技术语言,减少沟通成本与试错周

期,加速产品迭代与产业规模化应用。

2.意义

(1)提升机器人整机性能

无框力矩电机的高集成度与高性能特性直接影响人形机器

人的运动精度、负载能力与续航水平。规范的实施将推动关键部

2

件质量一致性提升,助力整机性能跃升,增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

品国际竞争力。

(2)节约系统资源与能耗

通过优化电机结构与控制策略,减少冗余部件与能量损耗,

降低系统总重量与功耗,实现机器人轻量化与长续航,推动绿色

低碳制造理念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落地。

(3)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规范的实施将引导企业加大在高性能磁性材料、精密制造工

艺、智能控制算法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

新,形成高端智能制造新增长点,推动机器人产业向高附加值方

向升级。

(四)起草单位及起草人名单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五)主要起草过程

1.文本调研

2025年1月启动了文本的调研工作,并与2025年2月完成

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2.标准立项

2025年6月向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申请,

于2025年6月30日获得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批

准立项。

3.形成标准草案

2025年7月4日,起草组对资料收集情况进行汇总处理,

3

确定了标准框架和主要内容。2025年7月24日,《人形机器人

用无框力矩电机设计技术规范》形成标准初稿。

4.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