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失重秤产品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docx
文件大小:39.69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8-23
总字数:约2.52千字
文档摘要

失重秤产品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

StandardizedDevelopmentResearchReportonLoss-in-WeightWeighingEquipment

摘要

失重秤作为一种高精度连续累计自动衡器,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在冶金、有色、化工、粮油饲料、建材等多个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技术特点包括整体密封结构、实时重量监测与流量控制,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并提高计量精度,符合国家绿色生产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然而,由于行业间标准不统一、技术规范存在差异,导致产品跨行业推广受阻,用户采购与使用成本增加,制约了行业技术创新与自动化进程。本报告系统分析了失重秤的计量要求、控制要求、技术性能及试验方法,提出了统一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关键技术内容,旨在推动失重秤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促进跨行业技术融合与产业升级。

关键词:失重秤;标准化;计量性能;自动衡器;绿色生产;流量控制;技术规范

Keywords:Loss-in-weightWeighingEquipment;Standardization;MetrologicalPerformance;AutomaticWeighingInstrument;GreenProduction;FlowControl;TechnicalSpecification

正文

一、研究背景与发展现状

失重秤通过重力原理实现物料的连续称量与流量控制,其核心结构包括称量斗、螺旋输送机(或皮带输送机)、电机及称重传感器。这些组件构成一个封闭式整体受力机构,能够有效防止物料外泄,减少环境污染。在实际应用中,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称量斗中物料的减少重量,与设定流量值进行比较与调整,从而实现高精度定量输送。

目前,失重秤已在冶金、铸造、化工、建材、纺织等行业广泛应用,并逐步向集成化、小型化、高精度方向发展。然而,由于不同行业对计量需求存在差异,且部分行业仍沿用旧工艺标准,导致产品技术指标、验收方法不统一,增加了制造企业的研发成本与用户的采购风险。此外,标准的不一致也限制了失重秤在新兴行业(如新能源、精细化工)中的推广与应用。

二、标准化需求与意义

制定失重秤产品标准是解决行业间技术壁垒、推动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途径。标准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统一技术规范:明确失重秤的计量要求、控制要求、机械与电气性能指标,避免因标准差异导致的设备不兼容问题。

2.提升产品质量:通过规范试验方法与检验规则,促进企业优化产品设计、提高制造工艺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3.促进行业协作:推动跨行业技术交流与创新,加速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4.支持政策实施:契合国家绿色制造、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低污染、高效率生产模式的普及。

三、标准范围与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文件规定了失重秤的以下技术内容:

1.计量要求

-准确度等级:符合《自动分检衡器》(GB/T27739-2011)中关于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的精度要求,误差范围控制在±0.5%以内。

-称量范围:根据不同行业需求,明确最小秤量与最大秤量的技术参数。

2.控制要求

-流量控制精度:单位时间内物料输出重量与设定值的偏差不超过±1%。

-响应时间:系统从接收指令到达到目标流量的时间应小于5秒。

3.技术要求

-结构设计:称量斗与输送机构须采用密封设计,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

-材料性能:接触物料部分需采用耐腐蚀、耐磨材料(如不锈钢316L),适应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

-传感器性能:称重传感器需符合《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GB/T7551-2008)标准,具备高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

4.试验方法

-静态试验:包括零点漂移、量程线性度、重复性测试。

-动态试验:模拟实际工况下的流量控制精度与长期运行稳定性。

-环境适应性试验:涵盖温度(-10℃至50℃)、湿度(≤90%RH)、振动等条件下的性能验证。

5.检验规则与标志包装

-出厂检验:每台设备需通过计量性能、控制功能及密封性检测。

-标志内容:包括产品型号、准确度等级、最大秤量、制造商信息等。

-包装与运输:采用防潮、防震包装,符合《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8)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螺旋输送式与皮带输送式失重秤,涵盖以重量减少原理或单位时间/长度质量为目标值的动态流量控制设备。

参与单位介绍

全国衡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7)

作为本标准制定的主要技术支撑单位,全国衡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衡器领域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该委员会由国内知名衡器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及检测机构的专家组成,具备丰富的标准化经验与技术权威性。近年来,委员会推动了《自动衡器》(GB/T7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