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陶瓷薄片流延成型工艺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文件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提出并归档,经中国技术市场协
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批准,正式列入2025年团体标准制修订计
划,标准名称为《电子陶瓷薄片流延成型工艺规范》。
(二)项目背景
电子陶瓷薄片作为电子元器件的核心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
通信、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其性能直接影响终端产品的可靠
性与稳定性。流延成型工艺因能制备厚度均匀、性能优异的陶瓷
薄片,成为行业主流技术手段,具有效率高、成本可控等优势。
然而,当前行业内流延成型工艺在原材料选择、设备参数设
置、工艺过程控制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产品质量波动较大,
如厚度偏差超标、表面缺陷率高、性能一致性差等问题频发。同
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和环保措施执行不一,既影响生
产效率,也制约了行业整体技术升级。
为适应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推动工艺规范化、标
准化,填补行业技术标准空白,制定《电子陶瓷薄片流延成型工
艺规范》十分必要,旨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提升产品质量稳
定性,促进绿色安全生产,增强我国电子陶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目的意义
1.目的
1
(1)规范生产工艺
通过明确电子陶瓷薄片流延成型全流程的技术要求,包括原
材料配比、浆料制备、流延参数设置、烧结工艺等关键环节,减
少工艺波动,提高生产一致性与效率,避免因操作不规范导致的
质量问题。
(2)提升产品质量
确保电子陶瓷薄片的厚度精度、表面质量、机械性能及介电
性能等指标稳定达标,满足下游电子元器件对高可靠性基础材料
的需求,降低因材料质量问题引发的下游生产风险,增强产品市
场认可度。
(3)促进安全生产
制定设备操作规范、溶剂使用防护、高温烧结防护等安全要
求,明确防火防爆、化学品管理等措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事故风险,保障操作人员与生产设施安全。
(4)推动绿色制造
规范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处理流程,强调有机溶
剂回收、废弃陶瓷材料循环利用等措施,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污
染物减排,符合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
(5)提升行业标准化水平
填补电子陶瓷薄片流延成型领域的标准空白,统一行业技术
要求与检测方法,引导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推动行业整体技术升
级,助力我国电子陶瓷产业与国际标准接轨。
2.意义
(1)支撑高质量发展
2
流延成型工艺是电子陶瓷薄片规模化生产的核心技术,规范
的实施将推动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性能稳定性,为电子
信息产业提供高质量基础材料,支撑我国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增强市场竞争力
统一的技术标准将减少产品质量差异,帮助企业稳定产品品
质、降低生产成本,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形成优势。同时,标准
化生产有助于突破国际技术壁垒,推动国产电子陶瓷薄片进入高
端市场。
(3)推动技术进步
通过规范原材料性能指标、设备精度要求及工艺参数范围,
引导企业开展浆料配方优化、流延设备升级、烧结工艺创新等研
发活动,促进流延成型技术迭代,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4)满足多领域需求
电子陶瓷薄片广泛应用于5G通信、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
等领域,标准化生产能稳定供应高性能产品,满足下游行业对材
料可靠性、一致性的严格要求,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四)起草单位及起草人名单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五)主要起草过程
1.文本调研
2025年2月启动了文本的调研工作,并与2025年3月完成
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2.标准立项
3
2025年6月向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申请,
于2025年6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