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尤氏——《红楼梦》读书笔记及感悟
“一面看视这里窄狭,不能停放,横竖也不能进城的。忙装裹好了,用软轿抬至铁槛寺来停放。掐指算来,至早也得半月的工夫,贾珍方能来到。”“……遂自行主持……做起道场来等贾珍。”
看尤氏面对突发死亡时的风度!在家里没有一个长辈和男人在的情况下,她能够冷静而镇定地面对大状况,她沉着而缜密地根据实际情况,拿主意,定事体,自行主持做决定,尤氏的才干和魄力在这件丧事中令人赞赏!
这个时候,心思细密周全的她都没有忘了在外的老太太——贾珍父子回来奔丧,老太太那边怎么办?于是,贾珍和贾蓉在路上遇到了自家人和家丁。原来,尤氏恐“老太太路上无人,叫我们来护送老太太的。”这样的事情,尤氏都提前想到了,安排到了——所以“贾珍听了,赞称不绝。”听了家人说尤氏如何处理意外死亡和丧事后,贾珍“忙说了几声妥当,加鞭便走。”——尤氏的细致能干,让宁府的当家爷儿们赞不绝口!
贾敬是个“老爷”级别的人物,他的丧事,规格和排场应该不会低于自己的孙子媳妇秦可卿。在尤氏的主持安排下,贾敬的丧事被料理得风风光光排排场场——“是日,丧仪炫耀,宾客如云,自铁槛寺至宁府,夹路而观者,何啻万数也。”
在书中,王熙凤的才干,在帮贾珍料理秦可卿丧事的时候得到了充分展现和众人认可。可是,别忘了,这个“协理宁国府”的机会,可以说是尤氏成全给王熙凤的——贾珍对于自己儿媳妇之死的表现太让人难堪了,尤氏无法给秦可卿料理丧事,她只能通过装病来回避——这是她作为一个女人最后的尊严底限。
王熙凤料理秦可卿丧事的时候,贾府正处于向鼎盛发展的上升期,银钱趁手任她花,贾珍贾蓉都给她帮衬撑腰,宁国府的仆役们对她服服帖帖。王熙凤大权在握,威重令行,志得意满。
而尤氏理丧的处境呢?“荣府中凤姐儿出不来,李纨又照顾姊妹,宝玉不识事体,只得外头之事暂托与家中二等管事人。”男人们都因朝中公事走不开,尤氏只能把自己的老娘接来替自己看家。——可怜尤氏,一介女流,孤立独支,家里家外,分身乏术。
她一个人顶了下来。头脑清楚,镇定从容,一丝不乱,滴水不漏。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到尤氏的实力——她的实际心智才干,并不输办事奇才王熙凤,至少旗鼓相当。
曹雪芹很欣赏地给了她一个评价——“独艳”。
(三)尤氏的善良与温情
从很多细节可以看出,尤氏跟凤姐的关系是很亲密的,能玩到一起,开得起玩笑。“那尤氏一见了凤姐,必先笑嘲一阵。”而凤姐跟秦可卿又是闺蜜知己关系,我们可以推测下,尤氏和凤姐、秦可卿三人的年龄其实是相差不多的,都是年轻女人。
可同为年轻女人,尤氏在贾府,被光芒四射、最讨贾母欢心的妯娌王熙凤和“贾母重孙媳妇第一得意之人”的儿媳秦可卿这对“出彩中国人”比照得黯淡无光。“袅娜纤巧”的秦可卿,不但在宁国府几乎抢走了婆婆尤氏的全部风头,甚至跟自己的公公还有说不清的关系!但是,自己并没有生过孩子的尤氏对秦可卿如同自己的女孩儿。秦可卿生病,我们看到的,是尤氏发自内心的心疼和焦虑:“他想要什么吃,只管到我这里取来。倘或我这里无有,只管望你琏二婶子那里要去。倘或他有个好合歹,你再要娶这么个媳妇,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灯笼也无处寻去。他这个为人行事,那个亲戚,那个一家儿的长辈不欢喜他?所以我这两日好不心烦,焦的我了不得。”
能干女人之间的关系最难相处。在这里,尤氏是大度的、真诚的、善良的。
尤氏温情,也体现在她对待下人的态度上。她是个会记故恩、念旧情的人。
焦大在宁国府趁着酒兴当众撒泼,对自家主子破口大骂,把那句著名的最难堪的话“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当着众人面骂出口。王熙凤就说尤氏“我成日家说你太软弱了”,要把焦大赶得远远的。尤氏还详细地跟王熙凤叙说焦大曾经对贾家先人的恩情,目前焦大这个样子,她只是冷淡处理,并没有对他下狠手——“常说给管事的,不要派他事,全当一个死的就完了。”——对曾经有旧恩的老仆,虽然平日里有无数个理由和机会把他赶走,但尤氏没有,宁国府还会养着他。
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在惜春的丫头入画那里发现了她哥哥收着的东西。惜春觉得脸上无光,硬着心肠,要把入画赶走。
尤氏闻讯赶来劝惜春不能太狠太绝:“他不过一时糊涂了,下次再不敢的。他从小儿伏侍你一场,到底留着他为是。”
可是惜春对她的一番指责与断绝关系的撇白,让她彻底寒了心。犯错的,是惜春的丫鬟,为入画求情的,却是惜春看不上的嫂嫂尤氏。与惜春的“口冷心冷、心狠意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尤氏对待下人的温情和仁慈。
宁国府的龌龊,尤氏是知道的,可是,这跟在大观园的入画没有关系啊!惜春是未出嫁的姑娘,尤氏对她的难听指责更多的是隐忍,可是,惜春的不依不饶无端发作让尤氏也拿出了强硬的态度——立刻起身“即刻就叫人将入画带了过去!”不再答话,直接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