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FABE销售法则培训.pptx
文件大小:2.88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8-23
总字数:约4.37千字
文档摘要

演讲人:

日期:

FABE销售法则培训

CATALOGUE

目录

FABE法则概述

特征(Features)详解

优势(Advantages)解析

益处(Benefits)应用

证据(Evidence)强化

综合演练与总结

PART

01

FABE法则概述

指产品本身的客观属性或功能,如材质、尺寸、技术参数等。销售中需准确描述特征,作为后续价值推导的基础。例如,智能手机的“6.5英寸OLED屏幕”是典型的产品特征。

Feature(产品特征)

将优势转化为客户可感知的具体价值,解决痛点或满足需求。例如,“低功耗屏幕可延长续航时间,减少充电焦虑”。

Benefit(客户利益)

基于特征延伸的差异化竞争力,需对比竞品说明。例如,“OLED屏幕相比LCD色彩更鲜艳,功耗更低”突出了技术优势。

Advantage(产品优势)

01

03

02

核心概念解析

通过数据、案例、认证等增强说服力。如“第三方测试显示续航提升30%”或“10万用户好评”。

Evidence(证据支持)

04

销售流程中的作用

增强客户信任

通过证据(如试用报告、客户见证)降低决策风险,尤其适用于高单价或技术型产品。

缩短成交周期

清晰的利益呈现减少客户犹豫,例如B2B销售中可用案例证据加速采购流程。

结构化表达

FABE提供逻辑框架,避免销售话术碎片化,确保从产品到价值的完整链条。

精准需求匹配

帮助销售员挖掘客户隐性需求,例如通过利益点(Benefit)反向推导客户关注点。

培训目标设定

掌握FABE模型拆分能力

要求学员能独立完成从特征到证据的四步拆解,并针对不同产品定制话术。

实战场景演练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客户异议(如价格敏感),训练学员用证据强化利益点。

提升转化率指标

设定具体KPI,如“使用FABE后单次沟通成交率提升15%”或“客户复购率提高10%”。

工具化应用

培训后输出标准化模板(如FABE话术卡片),便于学员在实际销售中快速调用。

PART

02

特征(Features)详解

定义与识别方法

明确产品物理属性

客户需求匹配法

区分显性与隐性特征

特征是产品的客观属性,如材质、尺寸、技术参数等,需通过产品说明书或技术文档精准提取,避免主观臆断。例如,智能手机的处理器型号、屏幕分辨率等均属于核心特征。

显性特征可直接感知(如外观设计),隐性特征需专业检测或使用才能发现(如电池续航算法)。销售人员需通过对比实验或数据验证隐性特征的真实性。

通过调研或提问了解客户关注点,筛选与之相关的特征。例如,针对商务客户重点突出设备的安全加密功能,而非游戏性能。

产品特征展示技巧

可视化工具辅助

利用对比图表、3D模型或演示视频直观展示特征差异。例如,用热成像图对比不同保温杯的隔热效果,增强客户信任感。

场景化语言描述

将技术参数转化为用户场景中的体验。如“5000mAh电池”可表述为“连续追剧12小时无需充电”,降低理解门槛。

竞品对标法

选取市场主流竞品,横向对比核心特征(如防水等级、响应速度),突出自身优势,但需确保数据真实合法。

常见应用误区

过度堆砌技术术语

滥用专业词汇(如“纳米级涂层”)可能导致客户困惑,应简化语言并搭配通俗案例解释。

忽视客户实际需求

盲目强调高配置特征(如8K摄像),若客户仅需基础功能,反而造成决策压力。需动态调整讲解重点。

混淆特征与优势

将“不锈钢机身”(特征)直接等同于“耐用”(优势)而未论证关联性,需通过FABE链条完整推导价值。

PART

03

优势(Advantages)解析

与益处区分标准

功能导向与结果导向

差异化对比

客观性与主观性

优势侧重于产品或服务的功能特性(如技术参数、材料品质),而益处强调这些功能能为客户带来的直接结果(如效率提升、成本节约)。需通过具体数据或案例说明功能如何转化为实际价值。

优势是客观存在的产品属性(如“采用航空级铝合金”),益处是客户感知的主观体验(如“更轻便耐用”)。销售人员需用客户语言将优势转化为可感知的益处。

优势需通过竞品对比凸显独特性(如“行业内唯一支持双向充电”),而益处则需结合客户痛点(如“解决户外用电焦虑”)。

竞争优势提炼策略

场景化适配

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如企业/个人)或使用场景(如高温/高湿环境),定制化提炼优势(如“军工级防水适用于极端作业”)。

供应链优势整合

从原材料采购(如“全球TOP3供应商直采”)、生产周期(如“72小时极速交付”)到售后网络(如“全国2000+服务网点”),形成全链条竞争力说明。

技术壁垒分析

梳理产品核心技术(如专利算法、独家工艺),明确其不可复制性,并量化其对客户的价值(如“故障率降低60%”)。

严格遵循“特征→优势→益处→证据”逻辑链(如“钛合金框架[特征]→抗冲击强度提升3倍[优势]→设备寿命延长5年[益处]→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