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烧结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规范立项报告:目的意义、范围与主要技术内容.docx
文件大小:39.07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8-23
总字数:约2.15千字
文档摘要

烧结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规范立项报告:目的意义、范围与主要技术内容

英文标题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WasteHeatRecoveryandUtilizationinSinteringProcess:Purpose,Scope,andMainTechnicalContent

摘要

烧结工序是钢铁生产中的高能耗环节,其能耗约占冶金总能耗的12%,余热资源潜力巨大但利用率不均。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与超低排放政策,推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本标准修订旨在全面提升烧结余热回收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与环境负荷。报告系统分析了烧结余热资源的分布特点(包括大烟道烟气、冷却机废气和排矿端废气),重点介绍了新增的冷却机烟气零排放与全回收技术、排矿端废气循环利用技术等核心内容。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完善技术要求和评价体系,本标准将为烧结余热回收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行与验收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钢铁行业能效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烧结余热回收(SinteringWasteHeatRecovery);能效提升(EnergyEfficiencyImprovement);烟气循环(FlueGasCirculation);零排放(ZeroEmission);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超低排放(Ultra-LowEmission);钢铁行业(IronandSteelIndustry)

正文

一、目的与意义

钢铁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其中烧结工序能耗约占冶金总能耗的12%,仅次于炼铁工序。烧结过程中产生大量余热资源,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烧结机大烟道烟气余热,其显热占比达工序总热量的15%-20%;二是冷却机废气余热,温度区间为100℃-400℃,显热占比高达28%-35%;三是烧结机排矿端废气余热,虽温度波动大、粉尘含量高、利用难度较大,但仍具回收潜力。

目前,烧结余热利用技术虽已在全国推广,但存在效率参差不齐、低温余热回收不足等问题。随着钢铁行业竞争加剧及环保政策趋严(如《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企业亟需通过技术升级实现降本增效。提高余热利用率不仅可降低烧结综合能耗,还能减少热污染与粉尘排放,符合国家“双碳”战略目标。

本次标准修订聚焦于解决现有技术瓶颈,重点新增冷却机烟气零排放及全回收、排矿端废气循环利用等内容,通过工艺创新与规范完善,推动余热回收技术向高效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二、范围与主要技术内容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烧结余热回收利用的术语定义、工艺流程、余热回收方式、技术要求及运行评价指标,适用于钢铁企业新建、改建烧结余热回收利用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行与验收全过程。

2.主要技术内容

(1)新增冷却机烟气零排放及全回收技术

将冷却机台车上部分为四个区段:一区、二区作为发电区,实现烟气内部循环与零排放;三区、四区作为热风烧结区,通过串级送风(四区烟气送至三区)提升烟气温度,并经循环风机用于烧结机热风烧结或点火,最终实现全回收与污染减排。

(2)新增排矿端废气余热回收技术

回收烧结机单辊破碎机处烟气,经除尘后送至冷却机一、二段风箱,提高烟气品质并实现余热循环利用。该系统可与机尾除尘器联动,根据生产需求灵活调节。

(3)修订与完善现有规范

-更新规范性引用文件(见条款2);

-补充余热回收工艺流程(见条款4);

-增加余热利用方式分类(见条款6.5);

-修订技术要求(见条款7.2、7.5、7.6);

-新增低温烟气利用技术要求(见条款7.4);

-优化运行指标评价体系(见条款8.2);

-更新附录A(数据测算与案例分析)。

三、参与修订的主要单位介绍

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作为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支撑单位,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是隶属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的专业化节能环保企业,长期致力于钢铁行业余热回收、超低排放及绿色制造技术研发。公司承担多项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拥有烧结余热高效利用、烟气循环系统的核心专利技术,曾参与编制《钢铁企业节能设计标准》(GB/T50632)等行业规范。其开发的“烧结冷却机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已在国内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应用,实现余热发电效率提升15%以上,为本标准的技术先进性与实践可行性提供了坚实基础。

结论与展望

本标准通过系统整合烧结余热回收的最新技术与实践经验,重点解决了低温烟气利用效率低、排放控制难等问题,推动了余热资源从“部分回收”向“全流程高效回收”转变。未来,随着换热材料、智能控制等技术的进步,烧结余热回收将进一步向高温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标准实施后,预计可为企业降低烧结工序能耗10%-15%,减少粉尘排放20%以上,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