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液流电池储能电站系统效率评估方法》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文件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提出并归档,经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批准,正式列入2025年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标准名称为《液流电池储能电站系统效率评估方法》。
(二)项目背景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转型,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凭借容量大、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等优势,在电网调峰、可再生能源并网、微电网储能等场景中应用愈发广泛。其系统效率作为衡量能量利用水平的核心指标,直接关系到电站的经济性与市场竞争力,受到行业各界高度重视。
当前,液流电池储能电站的效率评估缺乏统一标准,不同企业和机构采用的评估条件、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差异显著,导致评估结果可比性差,难以客观反映电站真实效率水平。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因评估方法不统一引发的性能误判时有发生,不仅增加了项目投资风险,也制约了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跨区域推广与规模化发展。
随着液流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堆性能、电解液配方、能量转换系统等核心环节的效率提升空间持续拓展,现有分散的评估方法已无法满足技术发展需求。亟需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规范评估流程与指标体系,为产品研发、项目验收和市场监管提供
2
技术依据,推动液流电池储能电站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增强我国在储能领域的技术话语权。
(三)目的意义
1.目的
(1)建立统一评价体系
为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制定系统性的效率评估标准,明确系统综合效率、能量转换效率等核心指标的评估方法与判定规则,确保行业内评价尺度一致,提升电站性能可比性,引导企业在设计中强化效率优化,完善系统集成方案。
(2)提升市场信息透明度
通过标准化的效率标识,帮助投资方、电网企业等利益相关方直观了解储能电站的能量利用水平,降低选型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减少决策成本。同时,以标准为依据促进市场优胜劣汰,倒逼企业提升电站效率,推动行业整体质量升级。
(3)驱动技术创新发展
以标准中的指标要求为导向,激励企业加大在电堆结构优化、电解液性能提升、能量转换系统改进等方面的投入,突破现有技术瓶颈。通过统一评估方法,为技术创新提供公平的评价平台,加速先进效率提升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推动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向更高效、更经济的方向发展。
2.意义
(1)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液流电池储能电站效率评估标准的建立,将统一行业内性能评价体系,促进不同研发团队、生产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数据共
3
享,避免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标准化的评估方法有助于加速效率提升技术的研发迭代,推动高稳定性、高效率储能电站的技术突破,进而带动整个储能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助力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升级。
(2)提高评估精度与效率
标准化的评估流程和技术要求,可显著提高液流电池储能电站效率评估的准确性和重复性。通过规范评估环境控制、仪器校准和数据处理方法,减少人为操作和系统误差,使评估结果更真实反映电站的效率本征特性。同时,标准化操作可提高评估效率,缩短产品研发和项目验收周期,为企业节省时间成本。
(3)降低产业发展成本
统一的评估标准可避免因评估方法不一致导致的性能误判,减少研发过程中的试错成本。对于生产企业,标准化的质控流程可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因效率不达标造成的报废损失;对于应用方,可靠的评估数据可减少工程应用中的风险,避免因系统效率过低导致的运营成本增加,整体提升储能产业链的经济效益。
(四)起草单位及起草人名单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五)主要起草过程
1.文本调研
2025年1月启动了文本的调研工作,并与2025年2月完成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2.标准立项
4
2025年6月向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申请,于2025年6月27日获得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批准立项。
3.形成标准草案
2025年7月2日,起草组对资料收集情况进行汇总处理,确定了标准框架和主要内容。2025年7月24日,《液流电池储能电站系统效率评估方法》形成标准初稿。
4.形成征求意见稿
2025年7月24日~2025年8月11日,起草组根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草案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一)编制原则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以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团体标准工作程序》的规定起草。
(二)标准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液流电池储能电站系统效率评估的评估原则、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取值规则和评估结果判定。
本文件适用于液流电池技术的储能电站的系统效率评估。
(三)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保障评估结果一致性
液流电池储能电站的效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