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流行性出血热(EHF)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广泛流行于亚欧等许多国家,我国为重疫区。病原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第2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流行病学
(一)宿主动物与传染源据国内外不完全统计有170多种脊椎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属病毒。我国发现53种动物携带本病病毒,主要是啮齿类如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等,其他动物包括猫、猪、狗、家兔等。在我国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林区则是大林姬鼠。由于患者早期的血和尿中携带出血热病毒,虽然有个别病例接触后感染本病.但人不是主要传染源。第3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传播途径本病传播途径有以下5种。1.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2.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和胃肠粘膜而感染。3.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而感染。4.母婴传播孕妇感染病毒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5.虫媒传播有报道寄生于鼠类身上螨虫具传播作用。第5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流行特征1.地区性主要分布于亚洲,其次为欧洲和非洲,美洲病例较少。目的世界上31个发病国家和地区中,我国疫情最重。我国除青海和新疆外,其余29个省、市和自治区均有病例报告。目前我国的流行趋势是老疫区病例逐渐减少,新疫区则不断增加。2.季节性和周期性本病四季均可发病,仅有明显高蜂季节。其中黑线姬鼠传播者以11月至次年1月份为高峰,5—7月为小高峰。家鼠传播者3—5月为高峰,林区姬鼠为传染源者流行高峰在夏季。本病发病率有一定周期性波动,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的疫区,一般相隔数年有一次较大流行。家鼠为传染源的疫区周期性尚不明确c3.人群分布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发病较多。其他人群亦可发病,不同人群发病的多少与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多少有关。第6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本病隐性感染率为2.5%一43%;第7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7—14d,以2周多见。典型病例病程中有5期经过。非典型和轻型病例可以出现越期现象,而重型患者则可出现发热期、休克期和少尿期之间互相重叠。(一)发热期发热:患者起病多急骤,发热常在39—40度之间,热程多数为3-7d,亦有达10d以上者。一般体温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少数患者以低热、出现胃肠道和呼吸道前驱症状开始。轻型患者热退后症状缓解,重症患者热退后病情反而加重。。第8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全身酸痛、头痛和腰痛。少数患者出现眼眶痛,并以眼球转动时为甚。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一般称为“三痛”。多数患者可出现胃肠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腹痛、腹泻。部分患者出现嗜睡、烦躁、谵妄或抽搐等神经精神症状,出现中毒性神经精神症状者多数发展为重型第9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毛细血管损害主要表现:充血,主要见于额面、颈、上胸等部位潮红,称为“三红”。重者呈酒醉貌;眼结膜、软鄂和咽部充血。出血主要见于腋下和胸背部,条索点状或搔抓样瘀点,软鄂针尖样出血点,眼结膜片状出血。‘少数患者有鼻出血、咯血、黑便或血尿。渗出水肿征表现在球结膜水肿.轻者眼球转动时结膜有涟漪波,重者球结膜呈水泡样,部分患者出现腹水。渗出水肿征越重,病情也越重。肾损害主要表现在蛋白尿和尿镜检发现管型第10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1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2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3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低血压休克期一般发生于4—6病日,迟者8—9病日。多数患者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少数热退后发生。轻型患者可不发生低血压或休克。本期持续时间短者数小时,长者6d以上,—般为1-3d。其持续时间长短与病情轻重、治疗措施是否及时和正确有关。一般血压开始下降时四肢尚温暖,若血容量继续下降则表现为脸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或不能触及,尿量减少。脑供血不足时可出现烦躁、谵妄。少数顽固性休克患者可出现紫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