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田犬小柳原田综合征的诊治病例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病例简介
2.临床症状
3.辅助检查
4.诊断依据
5.治疗方案
6.治疗过程
7.预后与随访
8.病例讨论
01病例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品种年龄患者为秋田犬,年龄6岁,体重约35公斤,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其他疾病史。主诉人主诉人为宠物主人,与犬只共同生活5年,对犬只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有较深入了解。就诊时间患者于2023年9月15日首次就诊,此前约一周开始出现异常行为,就诊前已在家进行初步观察和护理。
病史摘要病程发展患者病程约为一周,起初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约2公斤。随后出现异常行为,如频繁咬物、吠叫,夜间尤为明显。症状表现患者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头部频繁晃动,步态不稳,有时伴有抽搐,发作时间不等,每次持续约10-20分钟。既往治疗就诊前,宠物主人曾尝试调整饮食,增加运动,但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曾使用过一些非处方药物,如维生素和补钙剂,但效果不佳。
主诉及现病史主诉情况宠物主人主诉,犬只近一周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约2公斤,同时出现频繁咬物、吠叫等异常行为。现病史患者于一周前开始出现症状,起初表现为精神状态不佳,随后出现步态不稳,头部频繁晃动,夜间症状加剧,伴有抽搐发作。就诊经过宠物主人带犬只至宠物医院就诊,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初步检查,医生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02临床症状
精神症状精神沉郁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症状,活动量减少,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钝,与往日活泼好动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持续时间为每日约8小时。异常吠叫犬只频繁吠叫,声音尖锐,持续时间不定,尤其在夜间,吠叫频率约为每10分钟一次,对周围居民造成困扰。行为改变患者出现咬物行为,对象包括家具和自己的尾巴,这种行为在白天和夜间均有发生,平均每次持续约15分钟。
行为症状咬物异常犬只出现异常咬物行为,不仅咬家具,还咬自己的尾巴和耳朵,这种行为在安静时发生,每次持续约20分钟,每日发作4-5次。步态不稳患者在行走时步态不稳,有时会出现原地转圈的行为,步态不协调,行走速度明显减慢,有时甚至无法正常站立。频繁抽搐犬只出现频繁抽搐,每次发作持续约10-20秒,每日发作次数多达10余次,严重影响了犬只的正常休息和生活质量。
神经系统症状头部晃动患者出现头部频繁晃动的症状,尤其在兴奋或紧张时,头部快速左右摇摆,每日发作次数达30余次,每次持续约5-10秒。步态失衡犬只行走时步态失衡,出现踉跄和摇摆,无法保持平衡,站立困难,这种现象在剧烈运动后尤为明显,每日发作10次左右。抽搐发作犬只出现抽搐症状,发作时肌肉强烈收缩,意识丧失,每次发作时间约15-30秒,每日发作频率约为5-8次,严重时持续数小时。
03辅助检查
血液学检查血常规检查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略高,为15.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或炎症反应。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正常。生化指标生化指标检查显示,肝功能指标ALT和AST轻度升高,提示肝脏轻度损伤;肾功能指标BUN和Cr正常,电解质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免疫指标免疫指标检查发现,抗炎细胞因子如IL-6和TNF-α水平升高,表明存在炎症反应;抗体检测未发现异常,排除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
影像学检查头部MRI头部MRI检查显示,脑部无明显占位性病变,但可见脑室轻度扩大,脑沟增宽,提示可能存在脑部水肿或炎症。脊髓CT脊髓CT检查结果正常,未见脊髓受压或病变迹象,排除脊髓疾病导致的后遗症。骨盆X光骨盆X光检查未发现骨折或脱位,排除骨盆损伤导致的步态异常。
其他检查脑电图脑电图(EEG)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异常脑电波活动,表现为癫痫样放电,支持小柳原田综合征的诊断。眼科学检查眼科检查发现,患者存在视网膜色素变性,这是小柳原田综合征的典型眼部特征,进一步支持了诊断。皮肤活检皮肤活检结果显示,患者皮肤存在炎症细胞浸润,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排除其他皮肤病,支持小柳原田综合征的诊断。
04诊断依据
临床诊断标准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癫痫样抽搐,持续时间不等,每日发作次数可多达10次,每次持续10-30秒。眼部表现存在视网膜色素变性,表现为视野缩小,夜盲,视野中心暗点,这是小柳原田综合征的典型眼部特征。皮肤病变皮肤活检显示,存在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尤其是真皮层的淋巴细胞浸润,这是诊断小柳原田综合征的重要依据。
鉴别诊断癫痫需与癫痫进行鉴别,癫痫患者通常有典型的癫痫发作史,脑电图(EEG)检查可见特征性癫痫波,而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EEG表现不同。视网膜色素变性需与单纯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相区分,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的视网膜病变伴随有神经系统症状,而单纯视网膜病变无神经系统表现。自身免疫性疾病需排除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