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本经》【药性】辛,微温。归肺、肝经。【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第30页,共5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适应证】1.外感表证。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吐衄下血。本品炒炭*第31页,共5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荆芥《本经》1.外感表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和缓,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第32页,共5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荆芥《本经》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质轻透散,祛风止痒,宣散疹毒。用治表邪外束,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蝉蜕、薄荷、紫草等药同用;若配伍苦参、防风、白蒺藜等药,又治风疹瘙痒。*第33页,共5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荆芥《本经》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能祛风解表,透散邪气,宣通壅结而达消疮之功,故可用于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偏于风寒者,常配伍羌活、川芎、独活等药;偏于风热者,每与银花、连翘、柴胡等药配伍。*第34页,共5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荆芥《本经》4.吐衄下血。本品炒炭,其性味已由辛温变为苦涩平和,长于理血止血,可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常配伍生地黄、白茅根、侧柏叶等药;治血热便血、痔血,每与地榆、槐花、黄芩炭等药同用;治妇女崩漏下血,可配伍棕榈炭、莲房炭等固崩止血药。*第35页,共5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用法用量】煎服,4.5~9g,不宜久煎。【处方用名】荆芥、荆芥穗(生用,主要用于祛风解表)炒荆芥(炒至微黄色,发表力缓和)荆芥炭(炒至黑色为度,用于止血)荆芥《本经》*第36页,共5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方剂举例】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荆芥穗、防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枳壳、桔梗、赤茯苓、川芎、甘草治疮疡寒热。荆芥*第37页,共5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防风《本经》[来源]为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schischk.干燥根。药材习称“关防风”。*第38页,共5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防风《本经》【药性】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第39页,共5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5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概述含义: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性能特点:多味辛,辛散轻扬;多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能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从而治愈表证,《黄帝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此外,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第2页,共5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概述适应证:主要用治外感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等。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第3页,共5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概述分类1、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主治风寒表证,发热轻,恶寒重,头身痛,无汗,流清涕,脉浮紧等。2、辛凉解表药(发散风热药)。主治风热表证、温病初起,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渴,流浊涕,舌尖红,脉浮数等。*第4页,共5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概述选药及配伍:1.对外感风寒、风热表邪不同,相应选择发散风寒或风热的药物。2.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邪,故应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而恰当地配伍祛暑、化湿、润燥药。3.虚人外感,正虚邪实,难以祛散表邪者,又应根据体质不同,分别与益气、助阳、养阴、补血药配伍,以扶正祛邪。4.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除选用发散风热药物外,应同时配伍清热解毒药。*第5页,共5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概述【使用注意】1.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伤阳气,损及津液,造成“亡阳”、“伤阴”的弊端。又汗为津液,血汗同源,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2.注意因时因地而异,如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