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单元3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与社会治理-答案.docx
文件大小:22.73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8-25
总字数:约3.84千字
文档摘要
答案-单元3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与社会治理
1.A材料中的“不孝”“不睦”不姻”“不弟”“不任”“不恤”“造言““乱民”等内容反映的是伦理道德及社会秩序问题,大司徒“以乡八刑纠万民,即通过司法手段来纠正百姓不孝顺、不友爱兄弟等行为,反映了西周时期对伦理秩序的重视,选A;西周时期儒家、法家皆未诞生,排除B;“明德慎罚”即多行恩惠,慎用刑罚,材料并未反映这一原则,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刑罚而非礼乐制度,排除D
2.D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只有俸禄高的官员的死刑须交皇帝审核,北魏时所有死刑都要由皇帝审核,隋朝时死刑需要上奏三次方能执行,这体现了统治者愈发重视生命,对死刑的判决越来越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