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扬中外教学反思
一幅名扬中外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发展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3.将阅读和欣赏结合起来,了解课文描写画面上的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一质疑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在课上和大家一起欣赏一幅了不起的古画,谁愿意把课题读一读
(指名读课题)
2.你知道名扬中外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自己理解回答)说的真好,就是名字让中外人都知道,大家齐读课题
3.那么课文到底向我们展示一幅怎样了不起的绘画作品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77页,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1.听老师说下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反复读几遍,看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等会我们大家做下交流,好吗?
2.学生汇报:
师:看来大家已经有所收获了,那么把你读书的收获与大家交流一下,你知道了一点什么?
生汇报:(1)画名
(2)作者
(3)长528米,高24.8米汴梁
(4)有趣的情景(你是从哪知道有趣的?给大家读一读。)
(5)人多行业(你愿意把这么多人干的行业给大家读一读吗?)
(6)街市上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你愿意读一读吗?)
(7)古都风貌生活情景(贴出板书:历史价值)齐读最后一个小节
(师通过学生汇报相应贴出板书。)
3.小结:师指前三样板书,你从哪找到这些内容的?(第一段)第一段文字虽然不多,但信息量却很大,它向我们总体介绍了这幅画。(贴出板书:总体介绍)让我们一下子了解了这么多,拿起书本,让我们齐读第一段。
此后课文二三四段向我们具体的介绍了画面的内容:行业、热闹的街市和桥北头热闹的场景(贴出板书:具体介绍)
最后一段向我们介绍了这幅画的历史价值。
三学中做
1.同学们刚才通过读课文了解到这么多知识。要想把读到的内容长久的保存下来,可以摘录里边关键的语句做成资料卡永久的保存,这样就可以常看常用了。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资料卡。让我们再读课文,学习做资料卡,你也可和同桌商量一块完成。
资料卡
画名
年代作者
大小
画面内容
历史价值
3.利用资料卡交流收获。
(1)前面部分(画名——大小)找一名学生汇报。
(2)画面内容谁愿意做下介绍?(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
(3)历史价值谁愿意交流一下?(古都风貌、历史场景)
四赏读
1.下面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这幅画,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请大家一边看一边找,看能不能在这幅画中找到刚才你读到的内容。(学生一边看一边指)
2.想不想再看一遍?(出示画面的一个片段)
要求:请同学们仔细看画。读读课文二、三段,再读读课文看看画,找一找从哪可以感受到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呢?
(学生自由读感受,师巡视)
3.学生汇报感受:(1)人多(2)热闹,店多(3)虽然人小,但画的清楚细致
4.齐读二、三段
老师和学生一起读课文的二、三小节,把我们对画的欣赏一起读出来,感受这幅画的.精彩(最后齐读课题,点明中心: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5.这是我们刚才读到的内容,画上还有很多书上没有提到的其他的。谁愿意上前边把你看到的给大家指一指说一说。(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我还看到了````````在干什么
6.交流桥北头有趣的事情
下面桥北头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请同学看图再读读课文,把你的感想与大家交流一下。这么有趣的事能画出来你有什么感受?(画的逼真、传神)
7.总结(结合板书)
有人说《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的一个小百科全书,我们可以从画卷中看到宋代各种各样的行业,还能看到热闹的街市、有趣的场景,仿佛置身与八百年前的的古都,了解到当时的民俗、民风,和人民的生活场景,所以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齐读课题)名扬中外的画。
8.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画。
五感悟
1.学完了这篇课文,欣赏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2.同学们,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比如有精美的民间工艺,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俗习惯等等,今天的作业是回家搜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班会课的时候进行专题的展示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详细介绍具体介绍历史价值
《清明上河图》汴梁行业古都风貌
张泽东街市生活情景
长528厘米,高24.8厘米情景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反思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