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翻译职业化与翻译伦理.ppt
文件大小:1.16 M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8-27
总字数:约6.52千字
文档摘要

第1页,共2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

1翻译职业化1.1翻译职业化的特征1.2翻译职业化的过程1.3职业化中存在的问题2翻译伦理2.1再现的伦理2.2交际的伦理2.3服务的伦理2.4译德第2页,共2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1翻译职业化的特征翻译活动·职业翻译·翻译职业化作为一项活动,产生在文字之前。有语言,就有翻译。作为一项职业。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就有“三象胥重译”的记载(陈福康2000:2)。“象胥”是周王朝翻译官的专门职称,“重译”,即多次翻译。《礼记·王制》对翻译有记载:“五方之民,言语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后来,“象胥”、“舌人”等成为朝廷官员的称呼。翻译到翻译职业化有一段漫长的过程。(工业对工业化)第3页,共2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1.1翻译职业化的定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权威的机构(通常是翻译学会)导向并监管、以专业翻译为主体、有信息技术支撑的翻译行为过程。1.1.2由权威的机构(通常是翻译学会)导向并监管翻译协会和相应的权威机构是翻译职业化的重要标志。职业化是由一个拥有独特的知识、技能、思维模式的同质化群体的行为过程,有相应的行业协会或权威机构组织参与和监督。译者在进入职业化行列前,首先要具备翻译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并取得相关的证书。这是同质化群体的保证。1.1.3以专业翻译为主体有一定翻译业务修养和职业精神的译者是职业化的主体。职业化群体有它的道德规约和职业精神。入行后译者要受到翻译伦理的约束、翻译道德的规范。译者要以翻译委托人和读者的利益为重,遵循翻译服务标准开展工作,以自己的译品取得应有的报酬。通过向市场提供特定的产品来参与社会资源和利益分配。对职业群体负责。第4页,共2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1.4有信息技术支撑翻译职业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信息化是翻译职业化的技术保证。信息时代一方面是信息极大地膨胀,信息快速传递,翻译量剧增。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使大规模的、快速的、群体的翻译成为可能。信息技术改变了翻译的方式:那种“翻译馆人各一室,日事撰述”(马祖毅,2007:341)的个体活动已成过去。现在,一份上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招标书或立项报告,翻译客户要求朝发夕收是常有的事。这不是一人单干独斗能完成的。(crowd-sourcing)所以,职业化是一种职业品质,要求翻译群体中的个人具有相应的职业水准、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表现出合适的行为。第5页,共2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2职业化过程1.2.1组织保障国际上,1953年国际译联(FIT)、国际会议口译协会(AIIC)成立,相继建立了翻译的职业道德条例和职业标准。1963年国际译联通过了《翻译工作者宪章》,肯定翻译的职业地位1982年,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成立,性质是全市群众性学术团体,下设的8个学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学术交流2003年,中国译协设立第9个专门委员会——翻译服务委员会2004年,中翻译工作者协会更名为中国翻译协会,并在章程中改变其性质为学术性、行业性的社会团体。2007年,中国译协设立第10个专门委员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2003年后,我国翻译职业化的进程加快。2003-2006年中国译协会翻译服务委员会已组织制定并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了3个国家标准。2003年起,由原国家人事部委托中国外文局负责实施管理的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正式推出第6页,共2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2.2市场需要国际翻译市场:1999年104亿美元2003年172亿美元2005年227亿美元(冯志伟2006:ix)。2010年语言服务市场263.27亿美元(约1764亿元人民币)2013将达到381.4亿美元。年增长幅度为13.15%,(郭晓勇2010)国内翻译市场:80年代无。90年代,才开始出现翻译公司。新世纪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期。2003年全国注册的翻译公司有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