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古诗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文件大小:27.58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8-30
总字数:约2.66千字
文档摘要

古诗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C.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答案:A

2.下列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色的是()。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答案:C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作者是()。

A.陶渊明

B.孟浩然

C.王维

答案:A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写的是()。

A.衡山

B.泰山

C.华山

答案:B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理是()。

A.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B.旧事物永远存在

C.事物是静止不变的

答案:A

6.以下哪句诗表达了思乡之情()。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答案:B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的“西子”指()。

A.貂蝉

B.西施

C.王昭君

答案:B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

A.杜甫《春望》

B.李白《将进酒》

C.李商隐《锦瑟》

答案:A

9.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的下一句是()。

A.不破楼兰终不还

B.万里长征人未还

C.但使龙城飞将在

答案:A

1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作者是()。

A.杜牧

B.杜甫

C.李商隐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以下属于唐代诗人的有()。

A.李白

B.苏轼

C.杜甫

D.白居易

答案:ACD

2.下列诗句描写送别情景的有()。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答案:ABD

3.以下描写山水景色的诗句有()。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答案:AB

4.以下诗人中属于山水田园派诗人的有()。

A.王维

B.孟浩然

C.王昌龄

D.陶渊明

答案:ABD

5.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有()。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答案:ABC

6.以下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有()。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C.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答案:ABCD

7.下列诗句中描写战争场景的有()。

A.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答案:ABCD

8.以下诗句中表达爱情的有()。

A.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C.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D.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答案:ABCD

9.以下诗人属于“初唐四杰”的有()。

A.王勃

B.杨炯

C.卢照邻

D.骆宾王

答案:ABCD

10.下列诗句中描写冬季景色的有()。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D.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作者是王维。()

答案:正确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的是秋季景色。()

答案:错误

3.李白被称为“诗圣”。()

答案:错误

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中的“南朝”指历史上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答案:正确

5.苏轼是唐代诗人。()

答案:错误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写的是春雨。()

答案:正确

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写的是野草。()

答案:正确

8.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

答案:正确

9.“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写的是农村儿童的生活场景。()

答案:正确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出自王之涣的诗。()

答案:错误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请简要概括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

答案: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