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污水管理制度10篇
医院污水管理制度1
1、污水处理人员负责全院污水处理和消毒工作,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坚持先处理后排放,排放标准按gb18466-20__执行。实行24小时排放。
2、连续三次各取样500毫升进行检验,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和结核杆菌。
3、粪总大肠菌群数每升不得大于500个。
4、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时,总余氯量应在2-8毫克每升。
5、污水处理员要严格遵守自己的职责,遇到重大疑难问题及时向科长汇报。医院污水管理制度2
1、必须对医院污水产生,处理,排放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不得随意将污水直接系统.由总务科负责实施。
2、我院的污水的污水处理主要包括污水的预处理,物化或生化处理个消毒三部分,为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二次污染,对污水处理过程种产生的污泥和废水必须处理。
3、对各种特殊排水,如重金属废水,含油废水,洗涤废水等应单独收集,分别采取不同的预处理措施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4、应遵循达标与风险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考虑医院污水达标排放的基本要求,同时加强风险控制意识,从工艺技术,工程建设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5、严格生态安全制度,有效去除污水有害,有毒物质,减少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产生和控制污水中过高余氯,保持生态环境安全。
6、为防止医院污水输送过程中的污染和危害,污水必须就地处理符合一级排放标准。
7、病区和非病区的污水排放必须分流。
8、全院禁预处理过的污水必须排入我院总的污水处理系统站,经处理设备处理后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方可排入市政排污管网。
9、因治疗和诊断产生的放射性废水,必须单独收集处理。医院污水管理制度3
1、污水处理装置是医院用于处理污水的一项重要设施,医院应安排一名工作责任性强、不怕脏的.人担任污水处理管理工作。
2、污水处理工作人员应熟悉污水处理的流程,掌握设备的性能和一般的维修技术,发现故障及时修理。
3、管理人员应经常检查督促污水处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发现情况及时处理,保证设备运行正常。
4、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污水处理设备的各种记录,建立档案,做好漂浮物的无害化处理。
5、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委托的社会化管理。医院污水管理制度4
一、建立污水处理专职人员,并须经专业培训,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防水检测等规章制度。
二、严格记录污水排放量、设施完好状况,包括投氯系统运转是否正常,机电设备运转良好程度,各种构筑物尤其是地下部分是否渗漏,管件阀门是否渗漏等。
三、严格污水的排放管理,尤其病区、传染病区和放射性物质所污染的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凡排入自然水系的污水必须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等有关规定。
四、定期进行对原污水、沉淀池、生化处理出水、接触池出水等的`日常检测,包括水量、水温、余氯、ph值、大肠菌群数、肠道致病菌、蠕虫卵、生化需氧量(bod5)、悬浮固体、溶解氧等。
五、建立污水处理的技术档案。医院污水管理制度5
1、污水站操作人员对处理后的污水抽取水样进行检测,每天不少于两次,并将检测结果(余氯、PH值)作详细记录,每月定期上报卫生局。
2、每月抽取一次以上处理后的污水水样送医院检验科进行检测,检测主要内容为粪大肠菌群(MPN/L)的情况。
3、按照卫生局、环保局的规定,自觉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抽样检测,每季度不少于一次,要求所检项目全部合格排放。
4、对消毒设备进行定期检修维护保养,对污水池进行定期清洗、消毒(每年一次以上),确保污水处理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5、对自检、院检、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测等过程中发现超标指数的,在及时上报主管院领导、科领导的同时,应积极采取措施,严格监督设备的运行情况、投放消毒药物的情况、污水池的.清洁情况等并做到达标排放,如遇特殊情况及时报告上级监督部门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及时整改。
6、遇到设备检修或其他原因需停止运行的,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汇报备案,并加强对排出污水的监督检测。
7、发生意外事故,按照《医院环境、污水意外事件应急预案》条款执行。
8、管理人员在上班时间内,应注意仪容仪表,总体要求是:得体、大方、整洁。
9、运行报表由管理人员填写,本报表各项指标统计时间为每日上午八点至次日早午八点,本报表逐日填写,每日一份。
10、1在填写记录时,应如实反映实际情况。
11、2运行记录应由管理人员填写,字迹工整、清晰,不得涂改、撕毁,保持记录表(本)干净整洁。
12、3巡视记录:填写所辖的设备、设施运行状况,对未运行的设备设施应注明原因:如故障、检修、备用或停用等。
13、4操作记录:注明值班期内对设施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