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从汉代到宋代:文献辨伪的历史演进与学术传承.docx
文件大小:40.78 K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8-31
总字数:约3.3万字
文档摘要

从汉代到宋代:文献辨伪的历史演进与学术传承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文献作为人类知识与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历史、文化、思想等多方面的信息,是后人了解过去、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然而,自文献产生以来,作伪现象便如影随形。从先秦时期开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伪造文献的行为时有发生,这给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汉代至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文献辨伪逐渐兴起并不断发展的时期。

在汉代,由于崇古心态、名利引诱、政治需要以及学术上以求超胜等原因,文献作伪现象较为普遍。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就已开始对有关史料进行考辨,指斥百家语中有很多伪材料。此后,刘向、班固、王充、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