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大气中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气体成分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氩气
2.一天中空气温度最低值出现在()
A.日出前B.午夜C.凌晨2点D.清晨6点
3.下列属于农业气象灾害的是()
A.地震B.火山爆发C.洪涝D.泥石流
4.通常所说的太阳辐射是指()
A.紫外线B.红外线C.可见光D.全部电磁辐射
5.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最大的光质是()
A.红光和蓝紫光B.绿光C.黄光D.橙光
6.土壤热量的主要来源是()
A.太阳辐射能B.生物热C.地球内热D.化学能
7.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中,直接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是()
A.相对湿度B.绝对湿度C.露点温度D.饱和差
8.形成云的基本条件是()
A.有充足的水汽B.有足够的凝结核C.空气上升运动D.以上都是
9.霜冻是指()
A.土壤表面温度降到0℃以下B.空气温度降到0℃以下
C.植物表面温度降到0℃以下D.以上都不对
10.农业生产中调节农田光照条件的主要措施是()
A.灌溉B.施肥C.合理密植D.中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有()
A.太阳高度角B.大气透明度C.海拔高度D.云量
2.农业气象要素包括()
A.光照B.温度C.水分D.空气E.风
3.以下属于农业小气候的有()
A.农田小气候B.果园小气候C.温室小气候D.城市小气候
4.提高土壤温度的措施有()
A.覆盖地膜B.增施有机肥C.合理灌溉D.中耕松土
5.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
A.光照强度B.温度C.二氧化碳浓度D.水分
6.常见的降水类型有()
A.对流雨B.地形雨C.锋面雨D.台风雨
7.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有()
A.水汽压B.相对湿度C.露点温度D.比湿
8.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包括()
A.传播花粉B.调节农田温度C.造成风害D.促进蒸发
9.防御干旱的农业措施有()
A.选育耐旱品种B.合理灌溉C.深耕改土D.营造防护林
10.农业气象预报包括()
A.天气预报B.物候期预报C.土壤水分预报D.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预报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2.气温日较差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3.相对湿度越大,空气越潮湿。()
4.晴天时,土壤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5.植物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
6.云量越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少。()
7.微风有利于农田通风换气,提高作物产量。()
8.人工降雨可以完全解决干旱问题。()
9.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是低温冻害。()
10.不同作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包括农业气象要素变化规律,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农业小气候特点及调节,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与防御,农业气象预报等。
2.说明温度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温度影响农作物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适宜温度利于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过高或过低温度会使作物生长受阻,甚至受害,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温度要求有差异。
3.简述合理灌溉的农业气象依据。
依据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需求,土壤水分状况,空气湿度,蒸发量及天气变化等。满足作物需水关键期,保持适宜土壤湿度,调节农田小气候,避免干旱或渍涝影响生长。
4.简述防御低温冷害的主要措施。
选择抗寒品种,调整播种期使敏感期避开低温时段,采用覆盖(如地膜、秸秆)、熏烟等提高农田温度,增施磷钾肥增强作物抗寒力,及时灌溉或排水调节土壤热状况。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讨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多方面影响及应对策略。
影响:改变作物种植布局,使病虫害发生规律改变,增加气象灾害频率和强度等。应对策略:选育适应气候变化品种,发展精准农业,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