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数字化背景下高校红色文化 育人实效探究.docx
文件大小:42.5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9-04
总字数:约5.21千字
文档摘要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实效探究

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教育领域,数字技术为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以及优化教学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将数字技术与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育人体系,探索数字赋能的实施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高校红色文化育人体系的价值意蕴

(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在实现民族解放与独立、国家富强发展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科学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不断凝聚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精神形态[。红色文化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无数革命志士为实现伟大共产主义理想而英勇奋斗、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不断丰富与拓展,体现着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的文化特征。将红色文化融人高校思政育人体系,能够引导和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导向,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使其在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和各色各样的诱惑之下,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筑牢精神支柱,扣好人生中的“第一颗纽扣”。

(二)传承红色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在长期反抗压迫和争取自由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独特精神标识,它的形成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继承和不断发展,例如1928年,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为中国工农红军制定颁布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便是对传统儒家文化“恭俭温良让”的一次传承与发展,而这一精神也是共产党带领的人民军队能够团结广大群众并获得广泛支持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通过思政教育传承红色精神,不仅能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自觉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也能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力量,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对于提升我国国民的文化自信心和在国际上的文化软实力都大有裨益。

(三)培育时代新人,担当历史使命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革命传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思想以及日常的行为[2。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而青年人更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毋庸置疑,青年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中流砥柱,具有非凡的创造力,他们不仅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更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育人体系,可以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筑牢学生的理想信念、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及赛续民族红色血脉[3]。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精神品质,成为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所蕴含的艰苦奋斗、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也能极大地鼓舞和激励高校大学生群体自觉担当历史使命的崇高热情。

三、数字赋能高校红色文化育人体系的优势

(一)丰富教学资源,拓展知识视野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更多思路,如虚拟展览、数字博物馆、线上课程等。借助数字技术和数字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打破稀有红色文化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衡的状况,将分散在各地的红色文化遗址、纪念馆、文物、文献等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转化为数字化的教学素材,也能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高校思政教育的公平性。除此之外,这些数字教学资源对比传统板书式教学,在教学的立体性和层次感上也能获得很大程度的提升,有了数字资源和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加持,大学生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红色文化知识和拓展知识视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对于高校思政课的兴趣和接受度,这对于加深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促进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一些高校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打造了红色文化虚拟体验馆,学生们可以通过佩戴VR设备,身临其境地参观一些热门革命遗址和纪念馆等。在这些借助数字技术打造的虚拟场景中,学生们不仅可以与革命前辈们进行一次跨越百年的心灵上的对话,更会被科技与历史的碰撞所带来的强大力量震撼,在视觉和心理上获得更高程度的满足,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不仅能够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也能极大地培养学生们的传承和创新精神,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二)增强互动体验,增强教学活力

数字平台凭借强大的互动功能,不仅能够一定程度上突破高校思政育人大班式教学模式难以兼顾每位同学的局限性,也能更大程度上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实时交流与互动。在数字化赋能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在线讨论、论坛、社交媒体等数字平台,教师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