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2.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A.庠B.序C.校D.学
3.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调控功能B.评价功能C.导向功能D.激励功能
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B.专业化C.单一化D.崇高化
5.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A.6年B.9年C.12年D.15年
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激发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9.学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0.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是通过()实现的。
A.培养人才B.传播思想C.丰富知识D.发展科技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
A.永恒性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D.阶级性E.生产性
2.以下属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有()
A.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C.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
D.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E.培养“四有”新人
3.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
A.复杂性B.创造性C.连续性D.广延性E.长期性
4.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A.对学生的研究B.对社会的研究C.对学科的研究
D.对教师的研究E.对学校的研究
5.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有()
A.教学目的和任务B.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C.每节课的重点、难点D.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E.教师自身的素养
6.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社会实践活动
C.课外、校外活动D.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E.班主任工作
7.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有()
A.明确的共同目标B.一定的组织结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E.有详细的班级管理规定
8.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
A.保存B.传播C.选择D.创造E.融合
9.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E.个别差异性
10.下列属于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的有()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E.因材施教原则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2.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
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传授知识。()
4.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5.教学就是智育。()
6.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过程。()
7.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班级秩序。()
8.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9.遗传素质决定人的发展。()
10.教学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案**:教育具有保存、传播、选择、创造文化的功能。能传承既有文化,将其传递给下一代;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传播;对文化进行筛选;还能推动新思想、新文化的创造。
2.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答案**: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4.简述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