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二是()
A.教育与社会制度相互制约
B.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
C.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
D.教育与人口发展相互制约
2.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6.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
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8.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
A.儿童、教材、活动
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验
D.教师、经验、教材
9.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0.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讲授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实验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2.教师劳动的特点有()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3.下列属于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有()
A.培养劳动者是总要求
B.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C.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5.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材
D.教学大纲
6.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
A.观察法
B.谈话法
C.书面材料分析法
D.调查访问法
7.下列属于德育方法的有()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8.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
9.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
A.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B.面向全体学生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0.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有()
A.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B.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D.有利于因材施教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3.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5.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7.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班级秩序。()
8.教育目的具有主观性、理想性,不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约。()
9.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方法。()
10.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所以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答: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可超前或滞后于社会发展。
2.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
答:包括道德素养,有高尚师德等;知识素养,具备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等知识;能力素养,有教育教学、组织管理等能力;心理素养,保持健康心态。
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答: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包括感知和理解;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4.简述良好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答: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共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