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目标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具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困难,在就业择业、社会适应方面也存在不小的压力,学生抑郁、焦虑、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越发严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凸显。
二、新时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知识教育方面
目前,部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而多数高职院校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是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学生普遍反映目前教师授课内容较为死板,缺乏实践操作环节,教学内容不能给予学生实质性的帮助,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心理健康水平并没有
通过课程得到较好的提升。
2.活动宣传方面
部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存在宣传与推广力度不够的问题,学生积极性较低、参与率不高,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整体覆盖面;活动的内容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座谈会、心理沙龙、心理咨询等传统形式上,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不能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充分吸引学生参与;此外,活动还缺乏针对性,没有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心理需求的学生进行差异化设计,导致活动效果不佳。
3.咨询服务方面
虽然许多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或相关机构,但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宣传不足或学生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学校为学生免费提供这些服务,或知道之后也并不愿意进行线下咨询,导致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覆盖率较低。并且,由于学校学制的特殊性,学生与咨询师之间的长程咨询比较少,来访脱落率高;还有部分学校存在专职心理咨询师数量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一些兼职心理咨询师可能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4.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方面
部分高职院校的预警防控体系方案实施不到位,对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意识相对薄弱,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投入,在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缺乏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增加了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缺乏系统的危机预警和评估体系,无法及时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心理危机;在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方面的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且分布不均,导致在面对心理危机事件时,难以为学生提供及时、专业的帮助;学生对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参与和预防的意识;家校合作方面存在不足,缺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和协作,导致在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无法形成合力,共同应对。
5.平台保障方面
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资薄弱,专业性不强;专职心理咨询师人数较少,咨询师师生比不达标;心理咨询师咨询风格不一,缺乏专业督导;心理咨询中心私密性较弱,场所选址和建设不合理;学生对心理咨询认识不足,主动求助意愿低等问题。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育理念滞后
访谈结果显示,在新时代,高职学生更加注重自己的情绪情感问题及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更加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迫切地希望自己的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调查发现,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没有从学生亟待解决和了解的心理困惑出发,不能从实际的角度解决学生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过于理论化,并未与时俱进,缺乏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育人效果不佳。
2.宣传力度不足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无法接纳心理咨询,也并不了解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和预约咨询服务。一方面是宣传的力度不够,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并不知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功能与职责,学生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一点在本科院校中也比较常见;另一方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开展较少,活动的覆盖率较低,很多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不足,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真正深入学生,学校、学院、班级、宿舍这“四级”职能发挥的联动性与覆盖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3.服务质量有限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硬件不达标。研究表明,近年来高职院校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咨询中心建设的资金投人较以往有所增加,中心软硬件设施也有所改善,但从实际工作的角度看,仍旧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调查显示,目前仅有少数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中心配有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如沙盘、生物反馈仪等。因此,要想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咨询服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方法老旧。调查显示,很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的引导意图和手段方面较为欠缺,有些甚至直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