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老人反诈骗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6.27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9-04
总字数:约3.1千字
文档摘要

老人反诈骗PPT课件

XX有限公司

20XX

汇报人:XX

目录

01

诈骗类型介绍

02

防范诈骗要点

03

应对诈骗策略

04

法律知识普及

05

互动环节设计

06

课件使用指南

诈骗类型介绍

01

常见诈骗手段

骗子冒充警察或法院工作人员,声称受害者涉及犯罪,要求转账或提供银行信息。

冒充公检法诈骗

01

02

03

04

通过发送含有恶意链接的邮件或短信,诱导受害者输入个人信息,盗取资金。

网络钓鱼诈骗

承诺高额回报,吸引老人投资虚假的理财产品,最终卷款潜逃。

投资理财骗局

通过电话或短信告知受害者中奖,要求先支付税费或手续费,实为骗取钱财。

中奖诈骗

针对老人的诈骗特点

诈骗者常伪装成亲戚或熟人,利用老人对亲情的依赖和信任,进行金钱诈骗。

亲情诈骗

诈骗者承诺高额回报,利用老人对金融知识的缺乏,诱导投资虚假项目。

高回报投资诱惑

针对老人关注健康的弱点,推销假冒伪劣的保健品或治疗仪,骗取老人钱财。

健康产品骗局

诈骗案例分析

骗子冒充警察或法院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短信告知受害者涉及犯罪,需转账验证清白。

01

冒充公检法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虚假的购物网站或假冒知名电商平台客服,诱骗消费者支付但不发货。

02

网络购物诈骗

诈骗者承诺高额回报,诱导老人投资虚假的金融产品或“庞氏骗局”项目。

03

投资理财骗局

通过电话、短信或邮件告知受害者中奖,要求先支付税费或手续费才能领取奖品。

04

中奖诈骗

骗子伪装成受害者的亲友或熟人,通过电话或社交媒体紧急请求借钱,并要求保密。

05

冒充熟人借钱

防范诈骗要点

02

个人信息保护

在社交媒体上不要轻易透露个人地址、电话等敏感信息,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

谨慎分享个人信息

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避免使用生日、电话等容易被猜到的密码,增强账户安全性。

使用复杂密码

学会辨识钓鱼网站的特征,如不寻常的网址、错误的拼写等,避免输入个人信息。

识别钓鱼网站

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或附件,以防个人信息被窃取或电脑遭受恶意软件攻击。

警惕不明链接

避免贪小便宜心理

诈骗分子常以免费礼物、优惠活动为诱饵,引诱老人上当,应时刻保持警惕。

警惕免费午餐

在接收到任何涉及金钱的信息时,老人应通过官方渠道或家人核实,不轻信未经验证的消息。

核实信息来源

面对承诺高额回报的投资项目,老人应谨慎评估,避免因贪图小利而落入圈套。

不轻信高回报承诺

正确识别诈骗信息

接到可疑信息时,首先核实发件人或来电者的身份,避免被冒充的官方或熟人诈骗。

检查信息来源

诈骗者常以紧急情况为由,要求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对此类请求应保持警惕。

警惕异常请求

诈骗者可能谎称中奖或获得遗产,要求先支付税费或手续费,真实情况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辨识虚假奖励

对于承诺高额回报的投资机会,应通过正规途径验证其真实性,避免落入“庞氏骗局”陷阱。

识别不实承诺

应对诈骗策略

03

遇到可疑情况的处理

遇到不明来电,尤其是索要个人信息或金钱时,应立即挂断电话,避免上当受骗。

立即挂断电话

遇到可疑情况,应及时与家人沟通或直接联系警方,寻求帮助,不要独自处理。

向家人或警方求助

收到可疑短信或邮件时,不要点击其中的链接,以防陷入钓鱼网站或恶意软件的陷阱。

不点击不明链接

01

02

03

如何报警及求助途径

了解当地报警电话,掌握报警时需提供诈骗者信息、诈骗方式等关键细节。

认识报警流程

下载并使用官方推荐的反诈骗APP,实时获取诈骗信息,快速反应和求助。

联系社区服务中心或老年人协会,获取帮助和指导,共同预防和应对诈骗。

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向公安机关举报诈骗行为,提供线索。

利用网络平台

寻求社区帮助

使用反诈骗APP

防骗技巧与建议

保持警惕,不轻信

老年人应时刻保持警惕,对于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或网络信息,不要轻信,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与家人保持沟通

老年人应与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与家人或朋友讨论,寻求帮助和建议。

定期更新防骗知识

使用正规金融服务

通过参加社区讲座、阅读官方发布的防骗手册等方式,定期更新自己的防骗知识,提高识别诈骗的能力。

建议老年人使用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避免参与高风险的投资或理财项目,以防被骗。

法律知识普及

04

相关法律法规介绍

该法律强调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包括预防和打击针对老年人的诈骗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刑法中对诈骗罪有明确的定义和处罚规定,为打击诈骗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

网络安全法规定了网络信息内容的管理,对网络诈骗行为进行了法律约束和预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老人权益保护

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规定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如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是老人维权的法律依据。

了解老年人权益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