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从《诗经》窥探古代建筑的空间审美与文化意蕴.docx
文件大小:39.9 KB
总页数:22 页
更新时间:2025-09-06
总字数:约2.74万字
文档摘要
从《诗经》窥探古代建筑的空间审美与文化意蕴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尊为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从文学角度看,《诗经》是中国诗歌的开山鼻祖,其创作手法、艺术风格、语言特点等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运用比兴手法,开启了中国诗歌含蓄委婉表达情感的先河,这种艺术手法被后世诗人不断借鉴和创新。从历史角度而言,《诗经》堪称一部生动的社会历史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