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51页).docx
文件大小:42.43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9-05
总字数:约5.31千字
文档摘要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51页)

一、工程概况

本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位于省市县境内,距县城约15公里,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水库总库容为85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为1.5米,设计洪水位为188.2米,校核洪水位为189.0米。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28米,坝顶长度320米,坝顶宽度5米。

经过多年运行,水库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大坝坝体渗漏严重,部分区域出现管涌现象;溢洪道泄洪能力不足,侧墙存在裂缝;放水设施老化,闸门启闭不灵活;监测设施缺失,无法及时掌握大坝运行状态。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下游3万人口和5万亩耕地的安全,除险加固工作刻不容缓。

本次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大坝防渗处理、溢洪道改建、放水设施更新、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建设等。工程总投资约2800万元,计划工期为18个月。工程完工后,将有效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提高防洪标准,保障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改善灌溉条件,促进当地农业发展。

二、施工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

工程区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坝址处河谷呈V字形,两岸山坡坡度一般为25°35°。区域内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坝基主要为砂岩和泥岩互层,存在一定程度的渗漏问题。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明显,雨季地下水位较高,对基坑开挖和防渗施工不利。

2.交通条件

水库距县城15公里,有县级公路相通,路况一般。从县城到区域中心城市有高速公路连接,交通较为便利。坝区现有道路宽度约4米,为土石路面,雨季通行困难。施工期间需对现有道路进行拓宽和硬化,以满足大型施工机械通行要求。

材料运输方面,水泥、钢材等主要建材可从县城采购,运距约15公里;砂石料可从距坝址8公里处的采石场采购;土料可从距坝址3公里处的料场取用。总体而言,外部交通条件基本满足施工需求,但内部交通条件需要改善。

3.水电供应

施工用水可直接从水库抽取,通过管道输送到各施工点,水量充足,可满足施工需求。施工电源需从附近村庄接入,距离约2公里,需架设临时线路。考虑到施工期间电力负荷较大,需配备200kW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确保施工不受停电影响。

4.施工场地

坝区两岸地形较为陡峭,可利用的施工场地有限。左岸上游有一处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平地,可作为主要施工场地和临时设施布置区。右岸下游有一处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台地,可作为辅助施工场地。总体而言,施工场地较为紧张,需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有限空间。

5.社会环境

三、施工总体部署

1.施工总体思路

本工程采用分区施工、分段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开花的总体施工思路。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将整个工程划分为大坝防渗处理区、溢洪道改建区、放水设施更新区和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建设区四个施工区域。各区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有机整体。

施工过程中,将优先安排大坝防渗处理和溢洪道改建等关键线路上的工程,确保在汛期前完成主体工程,降低施工风险。同时,合理安排各工序衔接,减少交叉作业干扰,提高施工效率。考虑到水库运行需要,施工期间将采取分期导流方式,确保下游用水需求。

2.施工总平面布置

施工总平面布置遵循紧凑合理、安全高效、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原则,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合理布置各类临时设施。主要布置如下:

(1)生产设施区:包括混凝土搅拌站、钢筋加工场、木工加工场、机械修配厂等,布置在左岸上游平地,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各设施之间保持合理距离,既方便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

(2)生活设施区:包括办公室、宿舍、食堂、浴室等,布置在左岸上游平地的一角,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设置,减少相互影响,并采取隔音、防尘等措施,改善生活环境。

(3)仓储设施区:包括水泥库、钢材库、油料库、炸药库等,根据材料特性分别布置。水泥库采用封闭式结构,防潮防雨;油料库和炸药库远离生活区和生产设施,并设置防火防爆设施。

(4)施工道路:沿坝址两岸修建环形施工道路,连接各施工区域和临时设施。主干道宽度不小于6米,采用碎石路面;支路宽度不小于4米,确保施工机械和材料运输畅通。

3.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计划总工期为18个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1)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3个月。完成施工图设计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临时设施建设、施工道路修建、材料设备采购等工作,为主体工程施工创造条件。

(2)第二阶段(主体工程施工阶段):12个月。完成大坝防渗处理、溢洪道改建、放水设施更新等主体工程,这是整个工程的关键阶段,将投入主要人力物力。

(3)第三阶段(收尾验收阶段):3个月。完成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建设、环境恢复、工程验收等工作,确保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

为确保进度计划实施,将采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网络图,明确关键线路和关键工序,制定针对性的进度控制措施。同时,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