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内经选读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文件大小:26.71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9-04
总字数:约2.56千字
文档摘要

内经选读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内经》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其目的是()

A.顺其志

B.养其神

C.益其精

D.治未病

答案:D

2.《内经》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是()

A.气血

B.精神

C.阴阳

D.脏腑

答案:C

3.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腠闭拒”的“清静”是指()

A.人体阳气固密

B.精神安定

C.天气清净

D.饮食清淡

答案:A

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

A.病因

B.病机

C.阴阳

D.正气

答案:C

5.《内经》中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养生方法,其中“术数”不包括()

A.呼吸吐纳

B.房中术

C.按蹻

D.四气调神

答案:D

6.据《素问·灵兰秘典论》,被称为“君主之官”的是()

A.肝

B.心

C.脾

D.肺

答案:B

7.《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封藏之本”指的是()

A.心

B.肺

C.肾

D.肝

答案:C

8.在《内经》的病因学中,“风雨寒暑”属于()

A.内因

B.外因

C.不内外因

D.情志因素

答案:B

9.《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精明之府”指的是()

A.头

B.目

C.心

D.肾

答案:A

10.《内经》中提出“阳化气,阴成形”,其中“阳化气”的作用主要体现为()

A.推动、温煦

B.滋润、濡养

C.凝聚、成形

D.固摄、内敛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内经》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

A.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

B.确立了中医养生学说

C.建立了中医疾病防治理论

D.形成了中医临床思维模式

答案:ABCD

2.《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的养生方法包括()

A.食饮有节

B.起居有常

C.不妄作劳

D.恬淡虚无

答案:ABCD

3.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的生理功能有()

A.卫外为固

B.精则养神

C.柔则养筋

D.气化作用

答案:ABC

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阴阳”可概括为()

A.天地之道

B.万物之纲纪

C.变化之父母

D.生杀之本始

答案:ABCD

5.《内经》中对“神”的论述包括()

A.心藏神

B.神为生命活动的主宰

C.神可分为五神

D.养神是养生的重要内容

答案:ABCD

6.《素问·灵兰秘典论》论述了十二官的功能,其中与气血运行相关的脏腑有()

A.心

B.肺

C.肝

D.脾

答案:ABCD

7.《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关于心的论述正确的是()

A.心者,生之本

B.神之变也

C.其华在面

D.为阳中之太阳

答案:ABCD

8.《内经》中的病因分类有()

A.内因

B.外因

C.不内外因

D.饮食劳倦

答案:ABC

9.《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论述了脉象与四时的关系,以下正确的是()

A.春日浮

B.夏日在肤

C.秋日下肤

D.冬日在骨

答案:ABCD

10.《内经》养生思想的特点包括()

A.顺应自然

B.形神兼养

C.动静结合

D.预防为主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答案:正确

2.《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子七七、男子八八而天癸竭。()

答案:正确

3.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

答案:正确

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答案:正确

5.《内经》认为“心主身之血脉”,只强调了心的血液运行功能。()

答案:错误

6.《素问·灵兰秘典论》将人体十二脏腑比喻为十二官。()

答案:正确

7.《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脾为仓廪之本。()

答案:正确

8.在《内经》病因学中,七情过激属于内因。()

答案:正确

9.《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脉者,血之府也”。()

答案:正确

10.《内经》养生理论强调治未病。()

答案:正确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内经》中“阴阳平衡”的含义。

答案:《内经》中的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基础上,处于一种相对协调、稳定的状态。人体阴阳平衡则健康,若阴阳失衡则会出现疾病。

2.简述《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关于养生的主要观点。

答案:主要观点包括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等,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的养生理念。

3.简述《内经》中“五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