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物权法考试及答案.doc
文件大小:27.6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9-04
总字数:约3.35千字
文档摘要

物权法考试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物权中,属于主物权的是()

A.地役权

B.抵押权

C.留置权

D.所有权

答案:D

2.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交付

B.合同成立

C.合同生效

D.登记

答案:A

3.按份共有人对共有财产()。

A.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B.享有权利、分担义务

C.分享权利、承担义务

D.分享权利、分担义务

答案:D

4.下列财产中,不得抵押的是()。

A.土地所有权

B.抵押人所有的房屋

C.抵押人所有的机器

D.在建工程

答案:A

5.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出质的,质权自()起成立。

A.质押合同订立

B.交付股票

C.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

D.公司同意之日

答案:C

6.相邻关系是指相互毗邻的()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基于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行使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A.不动产

B.动产

C.土地

D.财产

答案:A

7.下列关于留置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A.留置权只能发生在特定的合同关系中

B.留置权发生两次效力

C.留置权具有可分性

D.留置权实现时,留置权人必须确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

答案:C

8.物权在性质上应当是()。

A.支配权

B.请求权

C.抗辩权

D.形成权

答案:A

9.甲、乙、丙、丁按份共有一艘轮船,甲占该船70%份额。现甲欲将该船作抵押向某银行贷款500万元。如各共有人事先对此未作约定,则甲的抵押行为()。

A.无须经任何人同意

B.须经乙、丙、丁一致同意

C.须经乙、丙、丁中份额最大的一人同意

D.须经乙、丙、丁中的两人同意

答案:A

10.为避免绕远,与邻人协商通过其土地直接到达自己的土地,该项权利属于()。

A.相邻权

B.地役权

C.地上权

D.土地使用权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权利中,属于用益物权的有()。

A.地上权

B.地役权

C.典权

D.土地承包经营权

答案:ABCD

2.下列财产不得用于抵押的有()。

A.土地所有权

B.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C.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D.一家大型企业的附属医院的办公大楼

答案:ABC

3.下列关于物权的说法正确的有()。

A.物权是绝对权

B.物权是对世权

C.物权是对人权

D.物权是支配权

答案:ABD

4.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物权法定原则

B.一物一权原则

C.物权公示原则

D.公平原则

答案:ABC

5.共有人对共有财产的分割可以采取的方式有()。

A.实物分割

B.变价分割

C.作价补偿

D.有权不用分割

答案:ABC

6.下列关于地役权的说法正确的有()。

A.地役权是存在于他人土地上的物权

B.地役权具有从属性

C.地役权具有不可分性

D.地役权是为需役地的便利而设定的物权

答案:ABCD

7.下列属于担保物权的有()。

A.抵押权

B.留置权

C.质权

D.地上权

答案:ABC

8.下列关于物权变动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不动产物权变动以登记为公示方式

B.动产物权变动以交付为公示方式

C.简易交付是一种观念交付

D.占有改定是一种现实交付

答案:ABC

9.所有权的权能包括()。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答案:ABCD

10.下列关于留置权成立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有()。

A.债权人必须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

B.债权已届清偿期

C.动产的占有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

D.留置的动产必须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

答案:ABC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物权的客体只能是不动产和动产。(×)

2.所有权是最完整、最充分的物权。(√)

3.用益物权是以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定限物权。(√)

4.同一财产法定登记的抵押权与质权并存时,抵押权人优先于质权人受偿。(√)

5.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6.占有人返还原物的请求权,自侵占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的,该请求权消灭。(√)

7.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

8.留置权人与债务人应当约定留置财产后的债务履行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留置权人应当给债务人两个月以上履行债务的期间,但鲜活易腐等不易保管的动产除外。(√)

9.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