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审计质量研究.docx
文件大小:45.17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9-06
总字数:约8.35千字
文档摘要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审计质量研究

【摘要】当企业试图掩盖财务问题以吸引更多外部投资者时,投资者也对审计报告披露质量期望愈来愈高。2017年第1504号审计准则的公布掀起审计报告改革,审计师通过在年报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为投资者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涉及管理层判断的事项提供更多决策信息。研究选择被处罚所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案例对象,分析事务所处罚前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是否发生变化、事务所风险应对变化,根据事务所处罚前后披露信息增量、老客户与新客户收费增长,分析认为当监管现场监督与事务所审计时间重叠时,会计师事务所会提高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信息含量并出具合理审计意见类型来提升质量;监管处罚对事务所自身利益影响越大,监管效果越明显。

【关键词】关键审计事项;审计质量;行政处罚;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25)13-0043-07

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使审计行业在维护经济稳定发展的道路上越来越重要,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2017年新审计准则发布以来,关键事项审计披露在改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审计实践中出现“模板化”披露,审计流程应对流于形式等问题。本文从被罚事务所角度分析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信息变化对审计报告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含量提出针对性建议,有利于审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自《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发布以来,尽管审计质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呈现同质化、模板化特征[1],且持续增量信息较少。为提高事务所审计质量,财政部在2020年《会计师事务所质量评估和分级分类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将事务所承接业务标准展开评估和标准制定,表明事务所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以被罚事务所为案例分析对象,对比事务所处罚前后的行为变化,通过关键审计事项段的披露变化了解审计师如何开展工作,加强投资者对审计报告和审计工作的认知。同时,通过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案例分析为同行业事务所审计业务提供借鉴。

二、事务所层面关键审计事项及审计质量现状

为了解微观层面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情况,本文对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整体情况进行分析。由于年报披露时间的差异,数据库数据收录存在滞后,因此本文选择2018—2022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数据来源,各年度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具体情况如下:

(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总体情况

1.披露数量

通过梳理国泰安数据库检索出的2018—2022年审计报告发现,2018—2022年共出具19983份审计报告。其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1项的报告总数为3311份,占比16.57%;披露2项的报告总数为12871份,占比64.41%,占比最高;披露3项的报告总数为3399份,占比17.01%;披露4—6项的报告数402份,累计占比2.01%。

2.披露内容情况

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资产减值、收入、重组事项等18类①。分年度数据②显示,披露涉及的内容看似很多,但披露内容主要集中在资产减值以及收入两大项,总体两项加起来平均占比高达80%。其中,2018年资产减值与收入共5821次,占比78.03%;2019年共6247次,占比82.68%;2020年共6517次,占比83.33%;2021年共6490次,占比80.08%;2022年共7839次,占比77.42%,整体分布情况与“模板化”披露特征相符。

3.披露的增量信息情况

关键审计事项为审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审计意见以外的增量信息,对投资者决策具有重要作用[2-3]。如表1所示,2019年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与上年度相同的有5415个事项,占总体的75.34%,只有1772个事项提供了持续增量信息;2020年比2019年的持续增量信息占比更少,关键审计事项的可持续增量信息降低;2021年较2020年相比,虽然提供的持续增量信息有所增加,但是,“与上年度相同”事项占比仍居高不下;2022年同2021年比较,相同的关键审计事项占比高达89.87%,仅有1026个事项提供持续增量信息。以上数据说明近年审计信息披露个性化减弱,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呈现同质化[4]。

(二)披露现状与审计质量分析

审计质量不仅是事务所和审计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审计人员工作质量的重要体现。在第1504号审计准则颁布前,往往从审计意见这一结果变量窥探审计质量高低;2017年开始,关键审计事项成为研究审计质量的又一重要视角,包括披露数量,披露内容、应对方式,文本特征等。目前我国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集中在资产减值和收入类,整体呈现趋同趋势;结合表1反映的问题,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内容趋同性导致关键审计事项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