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从人性洞察到社会治理:荀子与韩非教化思想之异同.docx
文件大小:44.63 K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9-04
总字数:约3.39万字
文档摘要
从人性洞察到社会治理:荀子与韩非教化思想之异同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华夏思想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先秦时期宛如一座思想的富矿,诸子百家的学说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了中华文化的深厚根基。荀子,作为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体系融合了儒、法、道等多家之长,尤其在教化思想方面,主张“性恶论”,强调通过礼义教化与法治约束来引导人性向善,以实现社会的有序与和谐。他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的本性中存在恶的倾向,需要后天的教育和规范来加以改造。
韩非,身为荀子的学生,却背离儒家,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生活在战国末年,目睹了各国纷争、社会动荡的局面,深感儒家的仁义道德难以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