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英文原文好词好句摘录.doc
文件大小:43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9-03
总字数:约6.88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英文原文好词好句摘录

一、作者J.K.罗琳(J.K、Rowling)介绍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HarryPotterandthePhilosophersStone,美国版名《HarryPotterandtheSorcerersStone》)作为“哈利·波特”系列的开篇之作,奠定了全球奇幻文学的重要里程碑,其作者J.K.罗琳(J.K、Rowling)也凭借该系列成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J.K.罗琳的人生经历充满“逆袭感”,其个人故事与“哈利·波特”的创作深度绑定,也让作品更具情感厚度。

1、基本信息与笔名由来

全名:JoanneKathleenRowling(乔安妮·凯瑟琳·罗琳),“Kathleen”是她祖母的名字(罗琳本身没有中间名,出版首作时应出版社建议添加,以让男性读者更易接受)。

出生日期:1965年7月31日(巧合的是,这与“哈利·波特”的生日完全一致)。

国籍:英国,出生于英格兰格温特郡耶特市,现居苏格兰爱丁堡。

2、成长与教育背景

罗琳从小热爱文学,7岁时就开始创作短篇故事,11岁完成首部小说(关于一只兔子的冒险故事)。她曾在埃克塞特大学攻读法语和古典文学专业,这段经历让她接触到希腊神话、罗马传说等经典文本——这些元素后来成为“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课程”“魔法生物设定”的灵感来源(如“斯芬克斯”“人马”等神话生物的改编)。

3、创作“哈利·波特”的关键经历

“哈利·波特”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反而源于罗琳人生的低谷期:

灵感萌芽:1990年,罗琳在从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上,突然想到“一个戴眼镜的黑发男孩,是个巫师却不自知”的形象,这便是哈利·波特的雏形。她在火车上迅速记录下核心设定(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伏地魔、罗恩与赫敏的角色),但因无纸,部分细节靠记忆留存。

人生低谷与坚持:1993年,罗琳经历丧母(母亲因多发性硬化症去世,这一悲痛被融入“哈利失去父母”的情节)、婚姻破裂(与首任丈夫离婚后成为单身母亲),一度靠救济金生活,独自抚养女儿杰西卡。她常推着婴儿车在爱丁堡的咖啡馆(如“尼科尔森咖啡馆”)写作,寒冷的环境与生活压力并未让她放弃创作,反而让她更聚焦于“爱与勇气对抗黑暗”的核心主题。

出版波折:《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初稿完成后,曾被12家出版社拒绝,最终由小型出版社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Bloomsbury)接手,1997年6月在英国首次出版(首印仅500册,其中200册赠给图书馆)。

4、个人风格与创作理念

罗琳的写作以“细节丰富的世界观构建”“深刻的角色成长”“隐喻现实的主题”为核心:

擅长用“伏笔”串联故事(如《魔法石》中提到的“厄里斯魔镜”,在后续作品中成为理解哈利内心的关键);

作品中融入对“偏见”“权力”“死亡”的思考(如巫师与麻瓜的对立隐喻现实中的歧视,伏地魔对永生的执念探讨死亡的意义);

强调“爱与平凡的勇气”——哈利并非天生完美,他的成长依赖朋友的支持(罗恩、赫敏)和普通人的善意(如霍格沃茨的厨师克利切)。

二、J.K.罗琳主要作品梳理

罗琳的创作以“哈利·波特”系列为核心,同时延伸至奇幻、侦探等领域,部分作品与“哈利·波特”世界观关联,形成“魔法宇宙”。

1、核心代表作:“哈利·波特”系列(1997年~2007年)

该系列共7部,以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的成长为主线,串联起对抗伏地魔的史诗故事,每部对应哈利的一个学年,主题随角色成长逐步深化。

①HarryPotterandthePhilosophersStone《哈利·波特与魔法石》1997年,接纳自我、友谊的起点。

②HarryPotterandtheChamberofSecrets《哈利·波特与密室》1998年,对抗偏见、正视恐惧。

③HarryPotterandthePrisonerofAzkaban《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1999年,亲情与救赎、时间的意义。

④HarryPotterandtheGobletofFire《哈利·波特与火焰杯》2000年,责任与牺牲、善恶的边界。

⑤HarryPotterandtheOrderofthePhoenix《哈利·波特与凤凰社》2003年,反抗权威、团结的力量。

⑥HarryPotterandtheHalfBloodPrince《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2005年,真相与背叛、成长的代价。

⑦HarryPotterandtheDeathlyHallows《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2007年,死亡与重生、爱的终极意义。

2、“哈利·波特”衍生作品(世界观延伸)

《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