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助她重燃生命之光
服务对象小美(化名)与丈夫在深圳相遇、相识、相恋并走进婚姻殿堂。婚后,他们怀着传统的传宗接代观念,积极备孕,期待新生命的到来。然而,命运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在一次满怀期待的优生检查中,小美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四期。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令她陷入重大疾病带来的适应困难以及“求子梦碎”的双重打击之中,让她倍感痛苦。社工通过参与医护人员查房发现小美后,主动介入,为其提供社工服务与支持。一路走来,持续陪伴,见证了她从低谷到重燃生命之光的四次“闯关”。
第一关:从“拒绝治疗”到“配合医治”
刚被确诊疾病时,小美难以接受现实,经常以泪洗面,茶饭不思。由于对诊疗过程的恐惧,她拒绝接受必要的检查,并且服药也不规律。通过了解和评估小美的情况,社工分析小美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配合医治”
为此,医院肾内科的主管医生、护士、客服中心干事、社工等成立干预小组,召开重点病例讨论会,聚焦需求,精准回应。邀请小美沟通多种治疗方案,并分享多个非实名案例,让小美获得更多更全的知情同意。干预小组的团队介入,助力小美对病情从否认到接纳,她意识到:“不应该觉得生病了就完蛋了。好好治疗,还是可以控制好(病情)。”促进她在配合医治方面从抗拒到接受,再到能够互动医治效果与期望。
第二关:从“老火靓汤”到“适宜饮食”
在饮食方面,小美喜欢“老火靓汤”。然而,其主治医生曾提醒,老火靓汤虽然美味,但其中往往含有较高的嘌呤类物质,对肾病患者来说,过量食用可能会加重病情。对小美来说,一直以来的饮食习惯,突然要被叫停,越不让她喝,她就越想喝,越想念那个味道。
社工意识到了要想改变其饮食习惯,先要改变其认知,更需要她自己有这个意识,只有她自己想改变,才会发自内心的真正去改变。刚开始,社工与小美直接讨论饮食不节的弊端,引起评判与抗拒。于是调整策略,尝试引入心理学测试“不要去想那只红色的大象”,先是同理小美越是提醒自己不要想,越是难以摆脱的情况是常见的。同时,引导小美更多用正面语言去描述自己适宜的饮食。小美发现自己可以享受的食物其实还有很多,从此,觉得自己仍然拥有很多的选择权,饮食习惯也逐渐得以调整。
第三关:从“固定就业”到“灵活兼职”
在社工见证小美与疾病共处的过程中,小美也见证社工对肾病患者服务的投入。在此期间,社工邀请小美加入肾友社群,并结识更多的同路人。通过其与这些病友的沟通,也助力小美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并能基于自身情况调整角色管理与职业规划。在患病初期,小美认为自己可以隐瞒病情维持暂时的就业,但随着病情进展需要长期规律的医治,以及体能变化等情况,病情就很难隐瞒。因此,小美提出想做职业转型,觉得灵活兼职更适合自己,最好能有长期的灵活兼职。
当社工觉察到小美的变化以后,积极回应其需求,提供兼职就业信息,增加小美的选择。所以,小美尝试过各种兼职,分发报纸、摊位活动协助、社工机构运营助理等,在不同的尝试中,小美也有了新的收获。
第四关:从“肾友”到“肾友志愿者”
小美加入肾友社群后,得到了许多肾友,尤其是肾友志愿者的支持和开解。她见证了这些志愿者从求助者到自主助人者的转变,深受鼓舞,也萌生了加入志愿者行列的愿望。
她的志愿服务意愿得到了社工的肯定和支持。加人肾友志愿者团队后,小美积极参与社群的培训和团建活动,并参与社群管理工作。她关爱群友,会关注病情进展异常的肾友,主动邀请社工共同跟进,组织关爱探访活动。社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扮演陪伴、培育和协调社会资源的角色。在分享交流过程中,小美曾表示“在被确诊肾病时,感觉天都塌了,幸好遇到了大家,有人可以和我说说话、帮帮忙,理解我的感受,帮助我一步步克服困难。如今,我也想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特别是分享给那些新确诊的肾病患者,让他们知道在同路人的支持与帮助下可以更快地适应疾病。”社工从小美的分享中,欣喜地发现她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肾友志愿者,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希望与力量,她如同一个发光体,不仅照亮了自己,也温暖了更多需要帮助的肾友。
在此个案中,社工通过使用增权理论,转变服务对象对疾病的认知,从初期的否认、抗拒到接纳再到最后积极面对疾病,在这一过程中,服务对象学会了如何与疾病共处,如何调整生活方式以配合医治,在帮助她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增强她的个人权力及能力。
其次,优势视角的运用让社工看到了服务对象身上的潜在优势。服务对象尽管身患重病,但也可以重新审视自身的现状与优劣势,调整未来规划。与此同时,她还化身为“肾友志愿者”,用自己的经历和心得去鼓励更多的肾友渡过难关。这些优势资源的发掘和利用,不仅增强了主体的自我价值感,也让她感受到生活的新动力和新意义。
综上所述,增权理论与优势视角理论适用于社会工作专业实践。面对身处困境的服务对象,社工应聚焦于增强其权能、提升其能力,充分发掘与调动其自身拥有的优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