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与目的
校园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每一处风景都承载着青春的记忆和成长的足迹。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同学们对校园环境的热爱,展现校园的美丽瞬间,我们特别策划了美丽校园我来拍摄影比赛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镜头捕捉校园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让同学们在拍摄过程中发现美、记录美、传播美,同时提升摄影技能,培养审美情趣,增强对校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活动主题与内容
1.自然风光类:捕捉校园四季变换、花草树木、湖光山色等自然景观。
2.人文景观类:展现校园建筑、雕塑、文化墙等人文特色。
3.校园生活类:记录同学们学习、活动、休闲等日常生活的精彩瞬间。
4.创意摄影类:鼓励同学们运用特殊拍摄技巧或后期处理,展现校园的独特魅力。
每个参赛者可提交13幅作品,作品需为原创,且拍摄地点必须在校内。参赛作品可以是单张照片,也可以是系列照片(不超过5张),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富有感染力。
三、活动时间与流程
本次活动计划于2023年9月15日开始,至10月30日结束,具体流程安排如下:
1.宣传报名阶段(9月15日9月30日):通过校园广播、海报、公众号等渠道宣传活动信息,接受同学们报名。
2.作品征集阶段(10月1日10月15日):参赛者将作品及报名表提交至指定邮箱或现场提交点。
3.作品评选阶段(10月16日10月25日):由专业评委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审团,对参赛作品进行评选。
4.结果公示与颁奖(10月26日10月30日):在校园官网和公告栏公示获奖名单,并举行颁奖仪式。
四、参赛对象与方式
本次摄影比赛面向全校师生,参赛方式如下:
1.个人参赛:每位参赛者独立完成作品创作并提交。
2.团队参赛:23人组成团队,共同完成作品创作,团队作品需注明所有成员信息。
参赛者需填写报名表,包括个人信息、作品、拍摄时间、地点及简短说明(100字以内)。作品提交格式为JPG或PNG,分辨率不低于300dpi,文件大小不超过10MB。作品可通过邮箱(photocampus.edu)提交,或直接到学生会办公室(行政楼201室)现场提交。
五、评选标准与奖项设置
1.主题契合度(30%):作品是否紧扣美丽校园我来拍主题,展现校园之美。
2.创意性(25%):作品的视角、构图、表现手法是否新颖独特。
3.技术性(20%):作品的曝光、对焦、色彩等技术要素是否专业。
4.艺术性(15%):作品的审美价值、情感表达是否具有感染力。
5.原创性(10%):作品是否为原创,是否有抄袭嫌疑。
奖项设置如下:
1.一等奖:2名,颁发证书及奖金1000元。
2.二等奖:5名,颁发证书及奖金500元。
3.三等奖:10名,颁发证书及奖金200元。
4.优秀奖:20名,颁发证书及纪念品。
5.最佳人气奖:1名,通过线上投票产生,颁发证书及特别奖品。
所有获奖作品将在校园展览馆展出,并收录进《美丽校园》摄影集,优秀作品还有机会在校刊、官网等平台发表。
六、活动宣传与推广
为了让更多同学了解并参与这次摄影比赛,我们采用了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策略。在校园内,通过张贴色彩鲜艳的海报、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让活动信息随处可见。教学楼、食堂、宿舍楼等人流密集区域都设置了专门的宣传展板,展示往届优秀作品,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灵感。
线上宣传同样不遗余力。我们通过学校官方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活动预告,制作了精美的短视频和H5邀请函,在学生QQ群、群中广泛传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邀请了校园摄影达人和艺术系老师录制宣传视频,分享摄影技巧和参赛心得,吸引了大量关注。
为了扩大活动影响力,我们还与校广播站合作,开设了美丽校园我来拍专题节目,每天在午间和傍晚时段播放活动信息和摄影知识。同时,各院系学生会也积极配合,在院级活动中宣传推广,形成了全校联动的宣传网络。
七、活动执行与过程管理
在作品征集阶段,我们设置了线上和线下两种提交方式,方便不同习惯的同学参与。线上提交系统24小时开放,并设置了自动回复功能,确保每位参赛者都能及时收到提交确认。线下提交点则安排了专人值班,提供技术指导和问题解答。对于同学们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还组织了摄影爱好者互助小组,通过线上答疑和实地指导的方式提供帮助。
在评选环节,我们采取了专业评审+大众投票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选结果的公正性和代表性。专业评审团由艺术系教师、摄影协会成员和校外摄影专家组成,从专业角度对作品进行严格把关。大众投票则通过校园APP进行,每人每天可投3票,有效防止了刷票行为,保证了投票的公平性。
八、活动成果与影响
本次美丽校园我来拍摄影比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活动共收到参赛作品876幅,参与人数达632人,创下了校园摄影活动的新高。参赛作品质量普遍较高,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