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五金厂设备部机床维护细则.doc
文件大小:28.55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9-06
总字数:约3.97千字
文档摘要

五金厂设备部机床维护细则

一、总则

本细则适用于五金厂设备部全体员工及涉及机床操作与使用的相关人员。旨在确保五金厂机床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机床使用寿命,同时贯彻本厂“质量至上、创新发展、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二、人员职责与培训

1.人员职责

-设备部主管:全面负责机床维护工作的规划、组织与监督,协调各岗位人员的工作,确保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保障机床维护工作不影响正常生产。

-维修工程师:负责制定详细的机床维护计划和维修方案,对复杂故障进行诊断和修复,指导维修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同时负责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和技术培训工作。

-维修人员:按照维护计划和操作规程,进行机床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巡检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记录设备运行状况和维护情况,协助维修工程师进行设备维修和改造工作。

-操作人员:在使用机床前,对机床进行日常检查和清洁,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机床,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机床运行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配合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维护和维修工作。

2.培训管理

-新员工培训:对于新入职的设备部员工和机床操作人员,应进行全面的机床基础知识培训,包括机床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技能提升培训:定期组织设备部员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邀请机床厂家技术人员或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学习最新的机床维护技术和故障排除方法,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

-应急培训: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培训,包括应急处理流程、急救知识等,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机床维护工作事项

1.日常维护

-班前检查:操作人员在每班开机前,应检查机床的外观是否清洁,各部位的连接是否牢固,润滑系统是否正常,电气系统是否安全可靠等。检查无误后方可开机。

-班中巡检: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定时进行巡检,观察机床的运行状态,包括机床的声音、温度、压力等参数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

-班后保养:每班工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应清理机床表面的切屑、油污等杂物,对机床的关键部位进行润滑保养,关闭机床电源,做好设备的清洁和防护工作。

2.一级保养

-保养周期:每运行[X]小时或每月进行一次一级保养,由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完成。

-保养内容:包括对机床的外观进行全面清洁,检查和调整各部位的配合间隙,紧固机床的各个部位,检查和清洗润滑系统,更换润滑油,检查电气系统的连接和绝缘情况等。

3.二级保养

-保养周期:每运行[X]小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二级保养,以维修人员为主,操作人员参加。

-保养内容:除进行一级保养的全部内容外,还应对机床的主要部件进行解体检查和清洗,修复或更换磨损的零部件,检查和调整机床的精度,对电气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等。

4.故障维修

-故障报告:当机床出现故障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机,并及时向设备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故障发生的时间、现象、可能的原因等。

-故障诊断:维修人员接到故障报告后,应及时到达现场,对故障进行诊断和分析,确定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案。

-维修实施:维修人员按照维修方案进行故障维修,在维修过程中应做好维修记录,包括维修时间、维修内容、更换的零部件等。维修完成后,应进行试机运行,确保机床恢复正常运行。

四、财务管理相关

1.维护费用预算

-设备部应根据机床的数量、使用状况、维护计划等因素,制定年度机床维护费用预算。预算内容包括维修费用、零部件更换费用、润滑油及其他耗材费用等。

-维护费用预算应报财务部门审核,经厂领导批准后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费用支出,确保不超过预算。

2.成本控制

-在机床维护过程中,应注重成本控制。对于维修所需的零部件,应优先选择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供应商,通过招标、询价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

-对于可修复的零部件,应尽量进行修复再利用,减少新零部件的采购。同时,应加强对维修过程的管理,提高维修效率,缩短维修时间,降低维修成本。

3.费用核算与分析

-财务部门应定期对机床维护费用进行核算,将实际发生的费用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费用超支或节约的原因,为后续的费用控制提供依据。

-设备部和财务部门应共同对机床维护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维护费用的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物资管理

1.零部件管理

-库存管理:建立机床零部件库存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