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财政赋能新质生产力机制与路径研究.docx
文件大小:50.62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9-06
总字数:约1.39万字
文档摘要

财政赋能新质生产力机制与路径研究

【摘要】为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目标,我国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财政支持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我国运用财政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持续增强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取得了良好成效。文章阐述了财政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机制,探讨了财政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分析了财政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多种举措及效果,构建了全面、高效的财政赋能新质生产力路径,包括对科技型企业持续实施减税降费和财政奖补政策,加大超长期国债和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打造竞争力强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大对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等,以期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效应和示范效应,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稳步发展。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财政政策

【中图分类号】F234;F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25)18-0002-0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将是高科技的竞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确立了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培育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方向、发展方式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引作用。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但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和改革力度,稳定经济增长预期、增强内生动力,确保经济行稳致远。“两新”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已带动大规模更新换代,对经济拉动显著,要巩固扩展“两新”政策成效,扩大“两新”支持产品范围。由此,政府应加强逆周期调节,运用财政政策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加大财政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研究主要包括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测度、发展举措等方面。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1]。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2]。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关于科技生产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将新质生产力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强调了其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中的作用[3]。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数字化转型(如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数字金融)[4]、绿色经济(如新能源开发、碳捕集与封存、生态修复技术)[5]、未来产业等。关于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测度,高怡冰等[6]构建了包括技术、要素、数字、产业和环境五维度的指标体系,测度了我国分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研究表明: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增长较快,但区域差异、经济带差异、城市差异明显。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对策方面,杜传忠等[7]从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出发,强调“数据+算法+算力”成为推动创新范式变革的核心力量,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使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魏崇辉[8]研究认为:(1)在战略层面,应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在政策层面,应发挥政府引导、市场调整在科研立项中的共同作用,坚持研发过程中政府主导、市场决定的协同攻关体制。(3)在具体实施上,应围绕重大科技工程,引领产业发展;建好科技产业园区,发挥集聚效应;立足本地优势资源,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谋划未来产业,以此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目前关于财政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研究主要包括财政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机制、指数测度、具体措施等方面。胡莹和刘颖育[9]分析了财政政策赋能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