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厂输送泵保养制度
一、总则
1.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油漆厂内所有用于生产、运输等环节的泵设备,涵盖全体涉及泵设备操作、维护的员工,同时为客户提供关于泵设备保养的参考信息。
2.目的:确保泵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使用寿命,保障油漆生产及运输环节的顺畅,降低设备故障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体现我厂对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的重视,践行“质量至上、安全第一、高效生产、绿色环保”的经营理念。
二、人员职责
1.操作人员
-负责日常泵设备的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启动、运行和停止操作。在操作前,需对泵设备进行外观检查,包括连接部件是否松动、润滑情况是否良好等。
-实时监控泵设备的运行状态,如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发现异常及时记录并上报。
-做好设备运行记录,包括启动时间、停止时间、运行参数等信息,为后续的维护保养提供数据支持。
2.维修人员
-制定泵设备的定期保养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保养工作。保养内容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等。
-对出现故障的泵设备进行及时维修,分析故障原因,记录维修过程和结果。定期对维修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负责储备必要的泵设备维修配件,确保配件的质量和型号符合要求。同时,对配件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合理控制配件库存。
3.管理人员
-监督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工作执行情况,确保各项保养和维修工作按制度进行。
-协调泵设备保养和维修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对重大设备故障和保养计划调整进行决策。
-定期组织对泵设备保养工作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挂钩,激励员工做好设备保养工作。
三、泵设备保养流程
1.日常保养
-每日开机前:操作人员需检查泵体外观是否有损坏、渗漏,各连接部位螺栓是否紧固;检查润滑油油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油质是否良好;检查电机及电气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包括电线连接是否牢固、仪表显示是否准确等。
-运行中:操作人员要密切关注泵的运行声音是否正常,有无异常振动;观察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若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如调整参数、停机检查等。
-停机后:清理泵体表面的油污、灰尘等杂质,保持设备清洁;关闭进出口阀门,切断电源。
2.一级保养
-保养周期:每运行200小时或每月进行一次一级保养,以先到者为准。
-保养内容:在日常保养的基础上,由维修人员对泵进行全面检查。清洗泵的进出口过滤器,确保过滤效果;检查泵的密封情况,如有泄漏及时更换密封件;对泵的各个润滑点进行补充或更换润滑油;检查联轴器的连接情况,调整联轴器的同心度。
3.二级保养
-保养周期:每运行1000小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二级保养。
-保养内容:在一级保养的基础上,对泵进行更深入的检查和维护。解体检查泵的叶轮、泵轴等部件,如有磨损或损坏,及时修复或更换;检查电机的绝缘性能,如有必要进行绝缘处理;对泵的控制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调试,确保控制准确可靠;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清洁和防腐处理。
四、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
1.保养费用预算:每年初,由维修人员根据泵设备的数量、使用情况、预计保养项目等,编制泵设备保养费用预算。预算内容包括配件费用、润滑油费用、维修工具费用等。预算经管理人员审核后,报上级领导批准执行。
2.成本控制措施
-加强配件管理,通过招标、询价等方式选择优质且价格合理的配件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合理控制配件库存,避免积压浪费。
-对润滑油等消耗品进行定量管理,根据设备实际运行情况确定合理的消耗标准,严格控制消耗数量。
-鼓励维修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和修旧利废工作,通过修复损坏的配件、改进维修工艺等方式,降低维修成本。
3.费用核算与分析:财务部门定期对泵设备保养费用进行核算,将实际发生的费用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对于超出预算的项目,要查明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同时,通过费用分析,评估设备保养工作的效益,为后续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五、物资管理
1.配件管理
-建立配件库存管理制度,对配件的采购、入库、保管、发放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采购的配件必须符合泵设备的型号和质量要求,入库时要进行严格的验收。
-对配件进行分类存放,建立库存台账,记录配件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出入库时间等信息。定期对库存配件进行盘点,确保账物相符。
-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维修计划,合理确定配件的安全库存和补货点。当库存低于补货点时,及时进行采购补货,避免因配件短缺影响设备维修。
2.工具管理
-配备必要的泵设备保养和维修工具,如扳手、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