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罐保养制度
一、总则
本制度适用于油漆厂全体涉及搅拌罐操作、维护的员工。搅拌罐作为油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其良好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以及安全生产。为确保搅拌罐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结合本厂的行业特色、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特制定本保养制度。本厂秉持“质量至上、安全第一、创新发展、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在搅拌罐保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保障员工安全健康,同时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人员职责
1.操作人员
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搅拌罐的操作流程与性能特点。在每次使用前,要对搅拌罐进行初步检查,包括罐体外观、连接部件、搅拌装置等是否正常。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违规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对搅拌罐造成损坏。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搅拌罐的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声音、振动等情况,应立即停机并报告上级。
2.维修人员
维修人员负责制定搅拌罐的定期保养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保养工作。定期对搅拌罐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机械部件、电气系统、润滑系统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故障隐患。对搅拌罐出现的故障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和修复,确保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行。同时,负责对操作人员进行设备维护保养知识的培训。
3.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搅拌罐保养制度的执行情况,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保养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保障。定期对搅拌罐的运行状况和保养记录进行检查,根据生产需求和设备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设备的保养时间和维修计划,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保养事项
1.日常保养
每日生产前,操作人员要检查搅拌罐的外观是否有损坏、变形,罐体连接部位是否牢固,有无泄漏现象。检查搅拌轴的密封情况,确保无物料泄漏。检查搅拌电机的外观及连接线路,查看是否有松动、破损等情况。启动搅拌罐前,手动盘动搅拌轴,检查是否有卡滞现象。生产过程中,注意观察搅拌罐的运行参数,如温度、压力、转速等,确保在正常范围内。生产结束后,及时清理搅拌罐内的残留物料,避免物料残留腐蚀罐体和搅拌装置。用清水冲洗罐体内部,必要时可使用专用清洗剂进行清洗,但要注意避免对罐体造成损伤。
2.一级保养
每运行一个月进行一次一级保养,以操作人员为主,维修人员辅助。保养内容包括:对搅拌罐的所有连接螺栓进行紧固,防止松动;检查搅拌轴的磨损情况,如有磨损严重应及时更换;清洗搅拌罐的过滤器,确保物料流通顺畅;检查电机的润滑情况,添加或更换润滑脂;对电气系统进行检查,清洁电器元件,紧固接线端子。
3.二级保养
每运行半年进行一次二级保养,以维修人员为主,操作人员参加。除进行一级保养的全部内容外,还需对搅拌罐的机械部件进行全面检查,如搅拌叶片的磨损情况、罐体的腐蚀情况等。对磨损严重的搅拌叶片进行修复或更换,对罐体局部腐蚀部位进行修补或防腐处理。检查减速机的运行状况,更换减速机内的润滑油,检查齿轮的磨损情况。对搅拌罐的控制系统进行全面检测和调试,确保各项控制功能正常。
四、财务支持
1.保养费用预算
财务部门应根据搅拌罐的数量、使用年限、保养周期等因素,制定合理的保养费用预算。预算应包括设备维修所需的零部件费用、润滑油料费用、人工费用等。每年年初对全年的搅拌罐保养费用进行预估,并纳入年度财务预算计划。
2.费用审批与报销
维修人员在进行保养工作前,如需采购零部件或其他保养用品,应填写采购申请单,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由采购部门进行采购。采购费用报销时,需提供正规发票、采购申请单、验收单等相关凭证,按照本厂的财务报销流程进行报销。对于突发的设备故障维修费用,维修人员应及时报告上级,经批准后进行维修,维修完成后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费用报销。
3.成本控制
在保证搅拌罐正常运行和保养质量的前提下,各部门应共同努力,加强成本控制。采购部门应通过招标、询价等方式,选择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零部件供应商;维修人员应合理安排维修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减少设备损坏的频率,降低维修成本。
五、物资管理
1.零部件储备
根据搅拌罐的常见故障和易损件情况,建立合理的零部件储备库。储备库应储备一定数量的搅拌叶片、密封件、轴承、电机等常用零部件,以确保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更换,减少停机时间。定期对零部件储备库进行盘点,及时补充短缺的零部件,清理过期或损坏的零部件。
2.保养用品管理
保养用品如润滑油、清洗剂等应分类存放,妥善保管。建立保养用品的领用制度,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在领用保养用品时,需填写领用单,注明用途、数量等信息。采购部门应根据保养用品的使用情况,定期进行采购,确保库存充足。
3.设备报废处理
当搅拌罐达到报废标准,如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技术性能落后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等,由维修人员提出报废申请,经相关技术人员鉴定、主管领导审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