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改性下蜀黄土渗透性的多维度试验与机理探究.docx
文件大小:46.24 KB
总页数:32 页
更新时间:2025-09-08
总字数:约3.87万字
文档摘要

改性下蜀黄土渗透性的多维度试验与机理探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下蜀黄土工程特性与应用局限

下蜀黄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特殊土体,最早于1932年由李四光、朱森对南京下蜀镇附近的黄土堆积进行研究并命名。其形成于第四纪晚更新世,物质来源可能源于北方干旱区,也可能以近源冲积平原为源地。下蜀黄土主要特征显著,其黄土层多呈棕色到棕黄色,古土壤呈棕褐色到棕红色,剖面中常含钙结核层;以粉砂质黏土为主,粒度较黄土高原黄土更细,化学风化指数多在74以上,普遍高于黄土高原黄土;具有风成沉积主要特征,在粒度分布、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等多方面与黄土高原黄土具有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