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公司设备维护管理规章
一、总则
1.目的
本规章旨在加强医药公司设备维护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设备使用寿命,保障药品生产、研发及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降低设备故障带来的风险,提升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依据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医药行业标准以及公司实际运营需求制定本规章。
3.指导思想
秉持公司“关爱生命,品质至上”的企业文化,以保障设备稳定运行服务于药品质量为核心,遵循“预防为主、维护保养并重”的理念,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设备进行全面、系统的维护管理。
二、适用范围
本规章适用于医药公司内所有用于药品生产、研发、检验、仓储及物流等环节的设备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检测仪器、冷藏设备、运输车辆等。适用人员涵盖公司全体涉及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员工,包括设备管理部门人员、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
三、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1.设备管理部门
-负责制定和完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计划及标准,并监督执行。
-统筹设备的采购、验收、安装、调试、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
-组织设备的日常巡检、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及故障维修工作,协调解决设备维护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运行、维护、维修等相关信息,为设备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负责设备维护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绩效评估,提升团队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
2.设备使用部门
-负责本部门设备的日常操作和现场管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做好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等日常保养工作。
-及时反馈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协助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设备的维修和维护工作。
-参与设备的验收、安装、调试等工作,提出设备改进建议。
3.采购部门
-根据设备管理部门的需求,负责设备的采购工作,选择合格的供应商,确保所采购设备符合公司要求和相关标准。
-负责采购合同的签订、执行和跟踪,协调解决采购过程中的问题,保障设备按时、按质、按量到货。
4.质量控制部门
-对设备的验收、校准、性能验证等工作进行质量监督,确保设备满足药品生产、检验等质量要求。
-参与设备故障分析,评估设备故障对药品质量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四、管理内容与流程
1.设备采购与验收
-需求提出:设备使用部门根据生产、研发等工作需要,提出设备采购申请,详细说明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用途、技术参数等要求。
-采购审批:采购申请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公司领导审批后,交由采购部门执行采购任务。
-供应商选择:采购部门通过市场调研、招标、询价等方式,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资质的供应商,确保所采购设备的质量和售后服务。
-合同签订: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设备的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质量标准、售后服务等条款。
-设备验收: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设备使用部门、质量控制部门等相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数量、规格、技术参数、性能等方面,同时检查设备的随机资料(如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卡等)是否齐全。验收合格后,填写设备验收报告,办理入库手续。
2.设备安装与调试
-安装准备: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安装要求,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装场地的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基础施工、水电连接等。
-安装实施:由供应商或专业安装团队按照设备安装说明书进行设备的安装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安排专人进行现场监督。
-调试运行: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调试运行。调试过程中,对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否满足生产、研发等工作要求。调试合格后,填写设备调试报告。
3.设备日常维护
-日常巡检:设备操作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按照规定的巡检路线和巡检内容,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巡检内容包括设备的运行状态、温度、压力、声音、润滑情况、连接部位等方面,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并做好巡检记录。
-日常保养: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等。日常保养应按照设备保养手册的要求进行,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一级保养:以设备操作人员为主,维修人员辅助,每[X]月进行一次。一级保养内容包括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检查和清洗,调整设备各部位的配合间隙,紧固设备的各个部位,检查、调整电器系统等。保养完成后,填写一级保养记录。
4.设备定期维护与预防性维护
-定期维护计划制定: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运行状况、故障记录等信息,制定设备定期维护计划,明确维护内容、维护周期、责任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