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开学家长会教师发言稿(21篇).docx
文件大小:82.35 KB
总页数:96 页
更新时间:2025-09-09
总字数:约4.95万字
文档摘要

开学家长会教师发言稿(21篇)

开学家长会教师发言稿(精选21篇)

开学家长会教师发言稿篇1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感谢各位能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参加青村幼儿园新生家长会,足可见我们现在的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幼儿园的一些园所情况和师资情况。我们钱桥点是青村幼儿园的分部。目前共有8个班级的规模。暑假期间园所进行了标准化的改造,从外部环境到内部设施都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力求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加舒适、优美、现代化的环境。每个班级有两名班主任,全部都是正式工。在主要负责带班的16位老师中,35岁以上教师都拥有幼教高级职称,35岁以下青年教师则全部都在进修华师大学前教育本科学历。其中镇级骨干教师3名,区级骨干教师1名,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名。同时也是青年教师和老教师搭配,骨干教师和新教师搭配,可以说人员配置还是相对合理的。我们园所秉行“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保教理念,为您和孩子提供优质的服务。接下来重点想跟大家聊聊“家园配合,让新生顺利渡过心理断奶期”这么一个实际的话题。

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孩子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孩子都很陌生,不习惯,孩子哭闹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可以这样说,不哭的是极少数,哭的是大多数,而且不哭的经过一段时间,也许后犯劲儿,尤其是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不积极配合,对这个问题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的,或是孩子在家中过分的溺爱,孩子自理能力、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的孩子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坚持送的孩子,哭闹的时间会更长。有这么几种情况,请家长注意:

1、孩子来园时就忐忑不安。家长把孩子交给教师后孩子会发生大哭大闹现象,甚至躺在地上滚着哭,跺着脚哭,这种情况算不错的,因为往往哭着哭着,看父母走了他就不大哭了,哭是哭给父母看的,这样大哭大闹的孩子往往过劲儿过的快,一周就会不哭了。

2、孩子来园时很高兴并与父母招手再见。父母走时比较放心,但往往新鲜感过了,或玩够了时就会哭闹,这样的孩子往往第二、三天开始哭闹,这样叫“后犯劲”。这样的孩子还不如开始就哭的孩子适应的快。所以说我们一看第一天不哭的就担心“后犯劲”。

3、孩子来园时并不大哭大闹,即使不高兴,但教师哄哄就会好的,但这样的孩子回家时却往往哭给父母看,尤其是旱晨不起床,主要是有心眼、想法缠着父母,不上幼儿园,但在幼儿却表现的不错,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孩子不愿去也就去了,结果正中了孩子的“计”,应该坚持,鼓励孩子。

4、最让人头痛的是个别孩子非常“泥腿”,哭起来没完没了,他并不大哭大闹,而是“干哭”,有的是嘴里还要叨叨着。“我找妈妈”、“妈妈还不来接呀等等”这样的孩子不听哄不听劝,任性,而且其它活动,其它小朋友很难分散他的注意力,这样的孩子过渡的要慢,最慢的要一个月左右。

5、有的孩子平常不哭,一到午饭后要上床了就开始想家了,也有的孩子一天不大哭,等父母接来了却抱着大哭,感到很委曲。

除以上几种情况外,也有少部分孩子并不哭闹,很快随教师的指令进行活动了。

如果想让孩子适应的快些,还要靠家长的配合。

1、家长要尽量多带孩子到班上与教师熟悉、熟悉,看看厕所、洗手和渴水、睡觉的地方,并且告诉孩子怎样上厕所,怎样洗手,什么时候睡觉,让孩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让教师认识孩子并叫出孩子的乳名,孩子会感觉教师是熟人、亲人,适应的就快。

2、要有决心坚持送孩子,不能一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明白孩子哭闹是正常的事,千万不要孩子回家百般的呵斥,好像欠了孩子什么,这样孩子反而更想家。

3、送孩子时,要果断地交给老师马上离开,千万不能依恋不舍,三步两回头,更不能孩子哭,家长也哭,孩子会更加恐惧,也不能在远处张望或中途来园看孩子,这时反而使孩子不易适应,只想找亲人回家,实际这样是在害孩子。

4、孩子刚入园,来园不要过早,在7:30以后最好,晚上接的不过晚。因为孩子在园时间过长,会想家,第二天更不愿来园。(早上七点半左右送幼儿入园,周一至周四下午三点三刻放学,周五下午三点放学)

总之,家长配合的好,孩子适应的快,家长配合的不好,孩子适应的就慢,这是我们的经验,我们希望家长能正确理解和对待。

开学家长会教师发言稿篇2

尊敬的家长朋友:

你们好!

感谢你们选择了__幼儿园,感谢你们重视家园沟通工作,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为了一个共同的话题:一切为了孩子。

俗话说:相聚是一种缘。既然有缘,今天就让我们像朋友一样畅所欲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园携手对孩子进行同步教育,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句话说得好:家园如同一车两轮,只有同向运转,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今天请大家来,主要是想让你们更多的了解幼儿园,了解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