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学汪建成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壹
刑事诉讼法概述
贰
刑事诉讼主体
叁
刑事诉讼程序
肆
证据制度
伍
刑事诉讼中的权利
陆
刑事诉讼法的改革
刑事诉讼法概述
章节副标题
壹
刑事诉讼法定义
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旨在确保公正、合法地追究犯罪责任。
01
法律性质和目的
刑事诉讼法适用于所有刑事案件,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
02
适用范围和对象
刑事诉讼法原则
01
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保程序公正,防止任意追诉和滥用权力。
02
在未经法院依法判决有罪之前,任何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都应被视为无罪。
03
刑事诉讼中,证据的调查和事实的认定应直接通过言词方式进行,确保审判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合法性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
直接言词原则
刑事诉讼法功能
01
明确诉讼程序
规定侦查、起诉、审判流程。
02
规范权力运行
防止权力滥用,保障人权。
03
维护社会秩序
打击犯罪,保护公众安全与权益。
刑事诉讼主体
章节副标题
贰
诉讼参与人
01
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是刑事诉讼中的核心人物,他们有权保持沉默,避免自证其罪。
02
辩护律师
辩护律师在诉讼中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03
证人
证人通过提供证词帮助法庭查明事实,其证言对案件的判决具有重要影响。
诉讼代理人
诉讼代理人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资格,如律师资格,才能在刑事诉讼中代表当事人。
诉讼代理人的资格
诉讼代理人有权查阅案件材料、参与庭审、提出证据和质证,以及进行法律辩论等。
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诉讼代理人有义务遵守诉讼程序,如实向法院提供信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诉讼代理人的义务
法院与检察院
法律监督机关,负责公诉监督
检察院角色
国家审判机关,负责审理裁决
法院地位
刑事诉讼程序
章节副标题
叁
初步侦查程序
侦查机关在完成初步侦查后,根据收集的证据决定是否提起公诉或撤销案件。
侦查终结
03
初步侦查阶段,侦查机关可采取询问、搜查、扣押、鉴定等措施,收集犯罪证据。
侦查措施
02
侦查机关在接到报案后,首先进行立案审查,确定是否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立案条件。
立案审查
01
审判前程序
侦查机关在接到报案后,对犯罪事实进行调查,搜集证据,确定犯罪嫌疑人。
侦查阶段
01
02
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移送的案件材料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
审查起诉
03
法院在正式开庭前,进行案件材料审查、证据交换、确定审判人员等准备工作。
庭前准备
审判程序
在刑事诉讼中,开庭审理是审判程序的开始,法官、检察官、被告人及辩护人等均需出席。
开庭审理
01
法庭上,控辩双方将对证据进行调查,包括证人询问、物证展示等,以查明案件事实。
证据调查
02
双方律师在法庭上进行辩论,阐述各自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的看法,为法官作出判决提供依据。
法庭辩论
03
法庭在审理结束后,法官将根据审理情况和法律规定,公开宣告对被告人的判决结果。
判决宣告
04
证据制度
章节副标题
肆
证据种类
物证包括犯罪现场遗留的物品、工具等,如指纹、DNA样本,是刑事诉讼中重要的证据形式。
物证
01
证人证言指的是目击者或知情者对案件事实的陈述,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对案件判决有重大影响。
证人证言
02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记录信息的材料,如合同、信件、电子邮件等,用于证明案件事实。
书证
03
证据种类
鉴定意见是专业人员根据科学技术或专业知识对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性意见。
鉴定意见
视听资料包括录音、录像、电子数据等,能够直观反映案件发生过程或相关事实,具有较强的证明力。
视听资料
证据收集与审查
证据收集的合法性
在刑事诉讼中,证据收集必须遵循法律规定,非法获取的证据将被排除,如非法监听的录音。
证据的关联性分析
审查证据时,需分析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程度,确保证据对案件有实质性的证明作用。
审查证据的客观性
证据审查的程序公正
审查证据时,法官需确保证据来源可靠,排除主观臆断,例如对目击证人陈述的核实。
证据审查过程中,保障双方当事人的质证权,确保程序的公正性,如交叉询问证人。
证据运用规则
证据必须依法收集,非法获取的证据如侵犯隐私权的录音录像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证据的合法性
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直接联系,能够证明或反驳案件中的关键事实。
证据的相关性
法庭需确保所有证据综合起来足以形成对案件事实的完整认识,避免孤证定案。
证据的充分性
当存在相互矛盾的证据时,法庭需通过逻辑推理和经验法则排除不可信的证据。
证据的排他性
在证据相互冲突时,法庭应优先考虑那些更为直接、可靠和有说服力的证据。
证据的优先性
刑事诉讼中的权利
章节副标题
伍
被告人权利
被告人有权要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