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长城导游词500字(29篇).docx
文件大小:25.76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9-16
总字数:约2.05千字
文档摘要

长城导游词500字(29篇)

长城导游词500字(精选29篇)

长城导游词500字篇1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大家可以叫我。

今天能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感到非常荣幸,希望大家在八达岭度过一个愉快美好的时光。

长城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也是世界闻名的“十大奇迹”之一,他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土地上。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八达岭长城。你们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盘旋在青翠的山脊之上,有龙腾虎跃之势,十分壮观。再往下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是当年用来抵御外敌的.,被称为“威武大将军”。它长约85米,口径105毫米,最远射程1000多米,因炮身铸有“神威大将军”而得名。可见当时的军事工业是多么的发达。旅客朋友们,你们再向左看,那就是八达岭长城有名的烽火台。据考证,当时烽火台“高约四丈,宽六尺,积约六百七十二尺,率二百三十七人。”平时还设有一人专事守望,一人做作,其他人则做修建、收集柴草等工作。当出现敌情时,就点燃柴火,以此传递信号,但是现在烽火台已失去原有的军事价值。

好了,今天我们就游览到这里吧。请大家带好自己的行李物品,按次序下楼,注意安全。谢谢!

长城导游词500字篇2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首先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冉,大家可以叫我冉导。今天,我们就去七大奇迹之一——长城。

大家看,我们来到了长城脚下。在开始参观之前我提几点要求;第一不能乱扔垃圾。第二,不能乱涂乱画。第三,不能破坏长城。因为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辛苦建造的,下面开始参观长城。

大家知道长城的来历吗?秦始皇统一后,对秦国最大的威胁是北方的匈奴,虽为了解决这个威胁,秦始皇曾亲率兵队北伐匈奴,但是却不能解除匈奴对秦朝的威胁,为了保护北方边界的百姓和保障中原的安全,遂下令修筑万里长城,以抵御外敌。

秦始皇修建长城不止是为了抵御外敌,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防止分裂复辟,便要加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因此需修建道路,加上当时因常年战争,农业的各设备均受到破坏,因此要大力修复河道,加快农业生产的恢复。

而因为修建长城也给百姓加强了徭役之苦和苛令之责,为了加快长城的修建便要投入很多劳力,因此连家中的妇孺也被迫参与长城修建,这样导致众百姓在这样的劳役中丧失生命,而且对他们的苛责十分严厉,使用“连坐”之役刑,百姓一时之间叫苦连天。

据史学家们考证,长城并不是秦始皇开创的,秦始皇是在秦、赵、燕三国北边原有的长城的基础上修建而形成,只是将现有的三处长城相连,将它们联贯为一,成为抵御之墙,也进一步减少了防御的士兵。

秦始皇修建的长城西起甘肃省岷县,北至临洮县,再经定西县南境东北至宁夏。秦始皇在修建长城的过程中将战国时期各诸侯为割据所建的长城全部拆除,而虽在秦统一之前各分裂国有过长城的建筑,但长度均不大,只有秦始皇修建的长城达万里故有“万里长城”之名。

今天就参观到这里,我很荣幸做您的导游,下次见。

长城导游词500字篇3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上,两旁的山上,是苍松翠柏,好像云遮雾障,禽鸟和鸣,溪流淙淙,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您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长城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绵延。这段长城的墙体是用整齐巨大的条石铺成,有的条石长达2米,重数百斤。内部填满泥土和石块,墙上顶地面的地方铺满方砖,十分平整。墙顶外侧筑有高2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击口,内侧建有宇墙。城墙每隔一段,筑有一个堡垒式的方形城台。城台有高有低,高的叫敌搂,是守望和军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墙台,高度与城墙相差不多但突出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一旦敌人来犯,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白天点燃的烟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明朝的时候,还对烽火与敌人的关系作了严格的规定:敌人百余个,燃一烟点一炮;五白人,燃两烟点两炮;千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烟四炮;万人以上,五烟五炮。就通过这种方式,在边关的军情能够飞速的传递到皇城大内。看到烽火台,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叫《烽火戏诸侯》:周朝有个国君叫周幽王,他有一个美女,她的脾气很怪,总是不笑,幽王就想办法。于是他点燃了求救信号(烽火),结果,引得诸侯白来一趟,她却哈哈大笑,幽王也很开心。可是,真有敌人来进攻的时候,幽王点燃了烽火,却不见人来,幽王就被敌人杀死了。游客们,这就是两个很典型的故事。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开始顺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