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5-算法与数据结构-0502000234-教学大纲.pdf
文件大小:470.32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9-18
总字数:约1.14万字
文档摘要

《算法与数据结构》

课程教学大纲

院(系/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研室:信息管理教研室

日期:2023年6月

1

《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AlgorithmandDatastructure课程编码:0502000234

总学分/总学时:4/64理论学时/实验学时:32/3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C程序设计离散数学

课程负责人:姜海虹适用专业:统计学

开课单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大纲制定者:姜海虹

大纲审定者:任智亮大纲审定时间:2023年6月

本大纲适用2023年版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课程简介

《数据结构》是统计学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通过介绍最常用的数据结构,阐明数据结构的逻辑

关系、在计算机内的存储表示,以及相应结构下的算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分

析研究计算机加工数据结构的特性,以便为应用涉及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相应

的算法,并初步掌握算法的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技术。另一方面,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复杂程序设

计的训练过程,要求学生编写的程序结构清楚和正确易读,符合软件工程的规范。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

(一)课程目标

1.知识传授目标

1-1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线性结构、树结构、图结构等基本数据结

构的定义、特性和应用场景。

1-2掌握常见数据结构的存储方式,能够辨别数组、链表、栈、队列、堆、哈希表等

不同数据结构的特点,了解它们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效率。

1-3熟悉数据结构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够运用递归、迭代、分治、动态规划等算

法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并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进行分析。

1-4理解数据结构与算法的相互关系,能够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提

高算法的执行效率。

2.能力培养目标

2-1通过算法设计与程序实现,训练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要求学生按规定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培养其文档编写能力和表达能力。

2-3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价值塑造目标

3-1具备一定的软件工程素养,能够编写规范、清晰、可维护的程序代码,并具备良好

的编程习惯。

2

3-2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习惯和面向对象的软件思维方法,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

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毕业培养目标紧密相关,教学目的的实现是达成毕业培养

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具体来说:

教学目的中的“学会分析研究数据对象的特性,掌握数据的组织方法”对应毕业培养

目标中的“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常见数据结构的存储方式”。

教学目的中的“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转换为计算机内部的表示和处理”对应毕业培养

目标中的“熟悉数据结构的算法设计与分析”。

教学目的中的“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应毕业培养

目标中的“理解数据结构与算法的相互关系,能够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

同时,教学目的中的实践环节也是实现毕业培养目标中实践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通

过算法设计与程序实现、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等实践环节,可以训练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

文档编写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其软件工程习惯和面向对象的软件思维方法。

知识传授目标支撑培养要求的专业知识获取。

能力培养目标支撑培养要求的专业知识获取、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及能力培养。

价值塑造目标支撑培养要求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以及职业道德的建立和形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