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清代《诗经》阐释:诗学思想的传承与变奏.docx
文件大小:38.71 K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9-18
总字数:约2.84万字
文档摘要

清代《诗经》阐释:诗学思想的传承与变奏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诞生以来,《诗经》便成为了历代学者研究和阐释的重要对象,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深远的历史影响,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与学者投身于对它的解读之中。

清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在学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