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父亲追悼会的致辞.docx
文件大小:32.99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9-19
总字数:约1.77万字
文档摘要

父亲追悼会的致辞

篇1:父亲追悼会致辞

公元二零XX年九月二十八日(古历八月初十),是令我们全家万分哀思的日子。秋风无情催老树。尊敬的父亲在历经人生八十六个春秋的风雨后与世长辞了。几天来,我的眼前无时不刻不萦围着父亲的音容笑貌。追思他老人家生前的点点滴滴,不禁心潮翻滚,感慨万千!

父亲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我的祖上家境本很殷实,后遭败落。父亲生于1923年古历冬月11日,他六岁失去双亲,靠替人放牛混口饭吃度过了童年,后来又做长工打短工,苦不堪言。他经受了旧中国战火纷飞的苦难岁月。1948年被国名党军队抓去当壮丁,深夜冒死逃命,潜入池塘,躲过追杀。五、六十年月困难时期,他既要投入党的工作,又要担当家庭重负,与母亲一道,一穷二白,茹苦含辛,抚养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其中寒苦,非言语能够表达。

父亲的一生是勤俭的一生。年少时的苦难生活造就了父亲勤劳俭朴的本色。“勤俭不怠,辛苦一生”是他的全部人生。他七十多岁高龄还在耕田,八十岁时还常常喂牛、砍柴。只要能动,他就要做点事情。他和母亲始终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一生不沾烟酒,粗茶淡饭,节衣省食。七十年月在白螺道班工作时,为了节约每次2角钱的车费供我们读书,他总是步行柘木到白螺。1979年夏季的.一天,为了节约5角钱车费,他搬着从岳阳买来的一床晒簾摸黑从白螺渡口走回来,深夜才到家。儿女们成家立业了,他生怕增加儿女的负担。记得每次到我的小家里来,同我吃顿饭就满意了,给他钱,最多只要20块。

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解放前他曾经冒死逃离国党反动军队。解放后他毅然于1950年参军入伍,投身革命,在白螺区中队任班长,从事镇压xx的工作。1952年至1956年,先后任官薛光明初级社、高级社副主任、主任;1957年入党,1957年至1961年任付桥大队党支部书记;1962年至1967年任付桥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大队长;1967年至1977年任付桥大队贫协主席;1978年至1980年任白螺道班班长。在30年工作历程中,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生正气,不谋私利,是时代农村干部的典型代表。他为党的事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58年大跃进时期,他作为党支部书记因不愿虚报浮夸粮食产量,受到无情的批斗,备受屈辱。他在五、六十年月艰苦的工作岁月里积劳成疾,以至晚年体质每况愈下,常常患病。特殊是在开挖四湖总干渠时,熬坏了左眼,造成终身残疾,但他从不因此向组织提任何照看要求,只是间或看到许多同时代干部享受退休金,有些失落,便自宽自解地说:我小时候家里穷,没有读书,当不了国家干部。我劝慰说:你的儿子是党的领导干部,儿子养你的老,就是组织上养你的老。他听后很满意,很乐观。

父亲走了。他没有任何牵挂,但有着对生活、对亲人们的无限眷念。他没有留下什么物质遗产,但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无法用金钱来衡量,那就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人格和勤劳俭朴、为人和善的优良美德,我们肯定会并将教育我们的后代继承和发扬。我们也肯定会并将教育我们的后代孝敬健在的母亲——张奶奶,让她老人家安享晚年,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大地啊,你此刻为何如此非常安静,或许是大千世界正在为父亲静默致哀!天空啊,你此刻为何如此阳光明媚,原来是漂亮的天国在呼唤父亲的灵魂,露出绚烂的笑容!

尊敬的父亲,您永久活在我们的心中!此去西天,您一路走好!

篇2:父亲追悼会致辞

父亲追悼会致辞

敬重的各位亲朋、各位来宾:

首先代表家母、姐姐及全家感谢大家前来参与先父的遗体告辞仪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去年腊月廿六凌晨零点五十五分,父亲走完了他勤劳坎坷、谨小慎微、坦荡磊落的一生永久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七十六岁。今日,我们在此进行告辞仪式,寄予我们的哀思。

六十年前,十六岁的`先父两手空空地随其兄长从孟山来到梁坡底,求学读书、恋爱结婚、生儿育女、务农劳作、接骨行医……承蒙梁坡底村几代人的关照、关心和呵护,父亲得以度过了一段顺当、平安的人生岁月。就在父亲病重和治丧期间我们还得到了邻里乡亲们莫大的劝慰和支持。这些,我们将永久牢记在心。

作为一位农夫,父亲温良恭让、勤劳节俭,与世无争、与人为善;作为一名医生,父亲有求必应,不遗余力地为十里八乡的百姓解除病痛;作为一名家长,父亲树立良好的家风家教,对一双儿女言传身教。我们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同时也为失去这样的父亲而伤心。

而今,生死茫茫,阴阳两隔。我们再也听不到父亲的谆谆教导,再也看不到父亲的音容笑貌,再也追不到父亲的脚步身影,再也见不到父亲的看病情景!假如有来生,我盼望父亲还是一名老百姓的骨科医生,而我,下辈子转世还要做父亲的儿子,哪怕仅仅是能做父亲为他人疗伤止痛的一双手也心满足足!

逝者长已,来者可追!今后,我们将牢记家父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