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焦虑障碍定义、问题及应对方式要点
什么是焦虑症
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痛苦的情绪状态,同时伴有躯体方面的不舒服体验。而焦虑症就是一组以焦虑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情绪障碍。
表现为:患者紧张的同时往往会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像心慌、气短、口干、出汗、颤抖、面色潮红等,有时还会有濒死感,心里面难受极了,严重时还会有失控感。
焦虑障碍(anxietydisorder),我们俗称为“焦虑症”,表现为病理性焦虑(pathologicalanxiety)。它通常指,一个人在没有明确客观因素的情况下感到紧张与不安,而且这种情绪往往具有持续性;或者一个人会在没有任何现实依据的情况下,预感到将有灾难、威胁发生,进而出现心慌、颤抖等躯体症状,伴随痛苦感或社会功能损害。当出现以下十种情况时需警惕焦虑症可能。
过度担心。对生活中的大事和小事表现出过分的担忧,经常产生莫须有的担心是焦虑患者的症状之一,是一种自己不能控制的恐惧不安,往往没有明确的对象或内容,觉得有某种实际不存在的威胁将至,进而紧张不安,且体验痛苦。也有不少患者会将焦虑体验“附着在”某些偶然事件上,放大不幸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例如,手划破了,就想到失血过多或感染;家人外出,就无端担心其出车祸。
睡眠问题。入睡困难,并且睡眠浅,容易惊醒,醒来后很难再次入睡等往往与焦虑有关。
非理性的恐惧。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顿足、踱来走去、小动作增多,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此惶恐不安。有些人长期心怀恐惧,却没有具体的害怕对象,就可能是焦虑症在作怪了。
肌肉紧张。双手握拳、背部僵硬、紧捏下巴……焦虑的人往往整个身体肌肉都是僵硬的。
慢性消化不良。胃肠道对心理压力非常敏感,一旦出现焦虑情绪时,胃肠道有可能会出现反应,常表现为胃部绞痛、腹胀、便秘或腹泻。
怯场。有些人对社交存在强烈的恐惧感,在社交场合极不舒服,也不知道如何调节。这些症状让他们难以维持社会关系,工作或学业受挫。
惊恐发作。表现为突如其来的恐惧感和无助感,常持续几分钟,伴随心跳加速、呼吸困难、手脚麻木、大汗淋漓、头晕乏力等。
重温伤害。社交焦虑症患者往往存在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类似的重温伤害现象,比如脑海中反复重现以往被人嘲笑的画面。
反复倾诉。有些人遭遇一点小事就向身边每个人反复倾诉,并伴随内心焦虑不安,紧张等症状。
自我怀疑。有些人会围绕某一个问题反复质疑自己,比如“我爱我的丈夫吗”、“我是有能力的人吗”等。
焦虑症带来的问题
情绪上的失控。在大脑中,有一块区域叫做“前额叶皮质”,前额皮质(也称前额叶皮质)通常被认为是脑部的命令和控制中心,而前额叶皮质的腹侧前额皮层与情绪关联。前额叶皮层的损伤严重影响情绪识别和控制的能力。这种损伤会让你逐渐情绪失控,严重的甚至产生痴呆症状。
效率降低。焦虑的主观体验常伴随生理征兆,如出汗、颤抖、头晕及心跳加速。偶尔及短暂的焦虑是生活中必需的部分,但频繁发生或持续存在时可发展为病理性疾病,干扰正常生活。经常感到焦虑的人,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时,更容易产生负面联想,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安心做事,进而产生更多焦躁情绪,进入恶性循环。
增加患病风险。长期焦虑与心脏病的发展有联系。它确定焦虑不仅会导致患心脏病的风险更高,而且还会成为心脏病康复者的障碍。因为焦虑导致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和心率变异性降低,所有这些都会使你患心脏病的风险更高。
如何应对
放松方法。焦虑症会让人处于心慌、肌肉紧张、身体发抖等不良反应状态。进行身体放松可以减轻这些不适,让焦虑症得到缓解。进行身体放松可以通过深呼吸,有助于让紧张感消失,从而克服焦虑心理。
适应方法。对产生焦虑的对象要勇敢的面对,这是克服焦虑心理的最佳方法。焦虑者把某个害怕的情形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循序渐进,就可以逐渐适应这个情景,以后面对它不再焦虑。
注意休息。多休息可以让身心轻松,减轻心理焦虑。所以,平时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洗个热水澡对睡眠质量更有帮助。
倾诉方法。轻松是解决心理焦虑的一种很好方法,通过倾诉可以把我们内心的想法都表达出来。让被倾诉者成为你的支持者,帮你度过难关,远离焦虑。
保持乐观。对自己充满自信,会让我们面对各种困难都能够克服,从而化解心理焦虑。当你缺乏自信的时候,不妨进行自我暗示。
转移注意力。如果觉得最近心烦,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使身心松弛,让你暂时缓解心理压力。转移注意力可以听听音乐、户外走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