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基础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下列结构中,不属于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的是()
A.表皮B.皮层C.维管柱D.形成层
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主要分布在()
A.叶绿体基质B.类囊体薄膜C.细胞质基质D.线粒体膜
下列植物中,属于双子叶植物的是()
A.小麦B.玉米C.大豆D.水稻
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
A.叶绿体B.线粒体C.核糖体D.高尔基体
下列哪种植物激素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A.生长素B.赤霉素C.乙烯D.细胞分裂素
植物根尖中,负责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区域是()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
下列属于裸子植物特征的是()
A.种子外有果皮包被B.有真正的花C.种子裸露D.具双受精现象
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较多的是()
A.栅栏组织B.海绵组织C.表皮细胞D.叶脉细胞
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
A.向光性B.向重力性C.感震性D.向水性
植物茎中,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
A.导管B.筛管C.木纤维D.韧皮纤维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简述植物根毛的作用及形成过程。
比较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叶脉的差异,并举例说明。
说明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简述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及各条件的作用。
解释为什么移栽植物时通常要去掉部分叶片。
三、实验分析题(15分)
某同学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实验材料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入清水中,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②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细胞形态;
③在盖玻片一侧滴加0.3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
④观察细胞的变化;
⑤之后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观察细胞变化。
请回答:
步骤③中,细胞会发生什么现象?请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步骤⑤中,细胞又会发生什么现象?若该现象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该实验中,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的优势是什么?
四、论述题(15分)
论述植物向光性的形成机制,并说明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D(形成层属于次生结构,根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柱)
B(光合色素集中在类囊体薄膜上,便于吸收和转化光能)
C(大豆叶脉为网状脉,具两片子叶,属于双子叶植物;小麦、玉米、水稻为单子叶植物)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将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
C(乙烯可促进果实成熟,如香蕉成熟过程中乙烯含量升高)
D(成熟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加吸收面积,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区域)
C(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无真正的花,无双受精现象)
A(栅栏组织细胞呈长柱形,排列紧密,含叶绿体多,利于光合作用)
C(感震性是植物对机械刺激的感性运动,如含羞草叶片闭合,不属于向性运动)
B(筛管位于韧皮部,负责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根毛的作用及形成过程:
作用: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结构,能显著增加根的吸收面积;还可分泌有机酸,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矿物质,便于吸收。
形成过程: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细胞壁向外突出形成细长的管状结构(根毛),形成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升高,增强吸水能力,根毛寿命较短(约1-2周),随根的生长不断更新。
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叶脉差异:
单子叶植物:叶脉多为平行脉,即叶脉沿叶片长轴平行排列,无明显主脉与侧脉之分,如小麦、玉米、水稻的叶片,平行脉有利于均匀接收光照。
双子叶植物:叶脉多为网状脉,有一条明显的主脉(中脉),主脉上分出多条侧脉,侧脉再分支形成细密的网状结构,如大豆、棉花、向日葵的叶片,网状脉可更高效运输养分和水分。
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是植物体内水分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同时带动无机盐随水分向上运输至叶片;
②降低叶片温度:蒸腾作用中水分蒸发吸热,可避免叶片因光照过强而温度过高,保护光合结构;
③促进植物与外界气体交换:蒸腾作用过程中,叶片气孔开放,利于光合作用所需的CO?进入和呼吸作用产生的O?排出。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及作用:
①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需酶的催化,适宜温度能让酶保持较高活性,促进种子内淀粉、蛋白质等有机物分解为可利用的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