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开学国旗下讲话稿(33篇).docx
文件大小:73.2 KB
总页数:83 页
更新时间:2025-09-20
总字数:约4.15万字
文档摘要

开学国旗下讲话稿(33篇)

开学国旗下讲话稿(通用33篇)

开学国旗下讲话稿篇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叫徐听。今天,我很荣幸代表我所有的同学在这里发言。度过一个愉快、祥和、快乐的寒假,踏着春天的脚步,带着新的心情、新的希望、新的目标,我们进入了新的学期,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学典礼。

今天站在这里,首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寒假的收获和感受:2月7日在特训营体验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2月11日和13日,我自告奋勇写春联的实践活动,体验了送春联的喜悦:看着爷爷、爷爷、叔叔贴上自己写的春联,享受着收获的喜悦;我品尝了妈妈阿姨做的豆腐包和准备的年夜饭,感受到了家庭和睦的温暖;带着弟弟妹妹们玩游戏,放烟花,我对兄弟情有独钟。这些场景都让我想起了这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寒假生活。

是的,快乐的假期生活让我们想要更多。然而,伴随着清晰而熟悉的钟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新的学期又来到了我们面前!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

一年的时间在春天,这是传播希望的季节。只在春天认真播种的人,才会迎来秋天累累的硕果。在新的学期里,我将播撒阅读的种子。在学校开展的大阅读活动中,为我们搭建的班级图书角、开放的阅览室平台里尽情地阅读;在新的学期里,我将播撒爱的种子。爱校园里美丽的一草一木,爱每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爱一个个团结向上的班级,爱一个个互帮互助的同学;在新的学期里,我将播撒勤学的种子。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勤于思考、认真作业,考出佳绩;在新的学期里,我将播撒全面发展的种子。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努力学习各项本领,坚持锻炼身体,充分展示自我才能。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同学们,为了我们播撒的每一粒种子,让我们在书声琅琅的校园里,珍惜这大好春光,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谱写二小美好的篇章。

开学国旗下讲话稿篇2

老师们、同学们: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鲁班和他的徒弟。说鲁班教他的徒弟做方台和圆台,可是,徒弟怎么也做不方、造不圆。这个徒弟跟我们很多同学一样,学不会,就又去找师傅请教了。但是,师傅却笑而不答,只拿出了两样东西给徒弟。这个徒弟拿着东西走了,不久,就造出了十分标准而美观的方台和圆台。大家知道鲁班给徒弟了什么东西吗?对,鲁班给他徒弟的就是“规”和“矩”。“规”就是我们用的圆规,而“矩”则是我们用的直尺。那么,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对,这就是俗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来历。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就是——《遵规守纪,养成良好习惯;持之以恒,迎接美好明天》。

遵规守纪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职责,也是一个合格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它是学习的需要,更是成长的需要。当前,我们学校全力开展“聚焦课堂,提升质量”教育月活动,我们惊喜地看到老师们一个个豪情奔涌,同学们也都全力以赴。因为,我们都知道质量是学校永恒的话题,也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和同学的生命线。

下面,我想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课堂究竟对谁更重要?

同学们毫不犹豫的回答,说明你们长大了,你们是明白人。因为同学们确实是要通过课堂来接受教育、解决疑问、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表现自我、交换意见,可以说我们将来的生活和快乐很大程度上都与现在的课堂有关。因此,才会有人形象地将课堂学习比作“阵地战”,是我们大规模消灭敌人的“主阵地”。

可是,在大家的队伍里,却仍旧会有一些小傻瓜、糊涂虫,每天背着同样的学习用品,花着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却在课堂上做着和大家不同的活动。比如睡觉、玩玩具、传纸条、看课外书、东张西望、说闲话等等。说实话,老师们看在眼里,真的是急在嘴上,恨在心里。大好的青春时光,就这样白白蹉跎掉,实在让人遗憾,让人痛心!

今天,一大早,我们站在这里,我想,同学们的头脑是清醒的。那么,请同学们好好想想自己的过去。是不是一转眼,幼儿园就早已成了昨日黄花;小学五年也弹指一挥;就连军训、会操也都永远成为了回忆?再请同学们好好设想下自己的明天,想要拥有怎样的工作,什么样的生活,想拿多高的薪水,呆在怎样的城市,住在什么样的房中;往近了,准备上哪所大学,学习什么专业;再近了,你想考入哪所高中,这个学年这个学期准备有什么样的发展什么样的进步,本周末的首次段考要获得怎样的名次,超过哪些自己一直想要超过的同学等等。这些,我们都应该好好地想一想。我相信,我们学子,每一个都愿意做有目标有计划始终在奔跑的人,而不是没目标没计划的流浪汉。

在此,我们号召全体同学从今天开始,从今天的课堂开始,做到“眼动、口动、手动、心动、神动”,让自己的学习能够实现“高效益、高效率、高效果”。为此,学校明确要求,要杜绝走到学校,走进教室不学习的行为,要求大家做到并养成课堂上的几大习惯,包括:专心听讲盯着老师盯着黑板的习惯、认真思考质疑问难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