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葛浩文译《生死疲劳》中译者主体性剖析.docx
文件大小:36.21 KB
总页数:22 页
更新时间:2025-09-21
总字数:约2.95万字
文档摘要

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葛浩文译《生死疲劳》中译者主体性剖析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缘起

在翻译研究的漫长历史进程中,译者的地位经历了显著的转变。早期,受“语言工具论”以及“文本中心论”的影响,翻译活动被单纯视为一种语言转换行为,译者的角色被弱化,仅仅被看作是原作者和原文本的忠实传声筒,处于隐身状态。传统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对原文的绝对忠实,追求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对等,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极大的束缚。在宗教经典翻译中,译者必须严格遵循原文的字句和教义,不得有丝毫偏离,以确保宗教信息的准确传达和神圣性不受侵犯。在这种背景下,译者的个人风格、文化背景和主观理解被忽视,其在翻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