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挫折与应对第1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教学内容]1、挫折及挫折心理2、挫折应对3、压力应对第2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挫折及挫折心理挫折的含义:在心理学上,“挫折”一词是指一种情绪状态,即指人们有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的过程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构成挫折的五个因素:需要和由此产生的动机、在动机驱使下有目的的行为、挫折情境(挫折源)、挫折认知、挫折反应。第3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需要动机行为实现目标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克服障碍无法克服调整目标无法调整挫折反应实现新目标第4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挫折的性质消极性第一,它可能降低大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二,它可能降低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生活能力。第三,它可能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第四,它可能促使大学生改变性格与出现行为偏差。积极性第一,有利于磨练大学生的性格和意志。第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情绪反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提高生活适应能力。第5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世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第6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挫折产生的原因由延迟引起的挫折: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并不具备充分满足自身需求的条件,在他们的需求和满足之间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导致大学生的需求不能得到及时的满足.由阻挠引起的挫折:包括由个体特征引起的阻挠和由外界引起的阻挠。个体特征引起的阻挠是指大学生因为自身容貌、身材、体质、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局限,造成“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外界因素引起的阻挠是指客观条件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而产生的。第7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挫折产生的原因由动机冲突引起的挫折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趋避冲突由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引起的挫折不应发生以偏概全夸大后果第8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大学生对挫折的反应本能性反应:是指人们在遭受到挫折时出现的带有本能性质的情绪反应,主要包括攻击、焦虑不安、冷漠、幻想、退让、推委、悲观、固执等反应,其最大的特点是盲目性和冲动性。理智性反应: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后,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在理智的控制下所做出的反应。第9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常见的情绪性反应攻击:也称侵犯,指受挫折后发泄愤怒情绪,导致过激行为。焦虑:焦虑反应是指个体面临不良刺激或预感到某种不祥的事情或不良后果将要发生而产生的一种情绪感受,是处于边缘状态的综合情绪反应。冷漠:指个体遭受挫折后,所表现出来的对于挫折情境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等情绪反应。幻想:指遭受挫折后,以非现实的方式——想象来应付挫折,在想象中寻求目标达成的满足。退缩:指个体受到挫折时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即表现童年时期的一些习惯与行为方式,或以幼稚而简单的方式应付挫折情境。自杀:不敢正视挫折,消极逃避,有的甚至为此走上极端,突出表现是自杀。第10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大学生常见的挫折心理与人际交往有关与学习有关与恋爱有关与生活贫困有关与求职就业有关第11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如何应对挫折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自体因素:身体强壮的人比体弱多病的人更能承受挫折;思想境界:有崇高理想和明确生活目标的人比缺乏理想信念、对人生持消极态度的人更能适应挫折;性格特征:乐观开朗、意志坚强的人比消沉抑郁、意志薄弱、心胸狭隘的人更能应对挫折;生活阅历:生活阅历丰富,饱经风霜的人比生活一帆风顺、涉世未深的人更能承受挫折;资源条件: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协调的人遭受挫折后可利用的援助力量多,比孤独无援的人更易走出挫折情境。第12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学会有效的心理防卫机制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升华:是指个体在遇到挫折后,把不易直接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将低层次的需要和行为上升到高层次的需要和行为。补偿:是指个体企图用种种方法来弥补其因生理或心理缺陷而产生的不适感,从而减轻其不适感的一种心理防卫术。幽默:是指当一个人处境困难或陷于尴尬境地时,以幽默来化解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仿同:又